第(2/3)页 “前唐玄宗皇帝听信谗言,更换守将高仙芝,严令潼关守将哥舒翰,出潼关应敌,放着地利不用,非要出关二战,哥舒翰又上了年纪,打仗有些昏聩,就打了个大败。” “安禄山兵逼长安城。” 赵桓听故事听的起劲,差点忘记了这场辩论的起因是什么,种师道忽然停了下来,赵桓才回过神来,点了点头,说道:“朕不通军务,战阵之时,不乱掺和。” 种师道点头继续说道:“这名太监就带着前唐玄宗皇帝,仓皇逃跑。” “前唐玄宗皇帝,悔不当初,没有听这个太监的劝谏,提防将领,限制李林甫的权力,以至于,落魄到了杀掉杨贵妃的田地。” “前唐玄宗皇帝痛哭流涕,这名太监掏出匕,意欲自裁谢罪,全因自己劝谏无功,才导致了祸乱,玄宗阻止了这名太监的自刎。” “当时前唐玄宗皇帝三子李亨,在灵武称帝登基,这玄宗变成了太上皇,玄宗大喜,认为三子孝顺无比,何忧。” “这名太监却认为两京失守,生人流亡,河南、汉北尽为战区,天下痛心,而玄宗皇帝以为的‘何忧’,他不敢闻命。” 咦!赵桓大为惊异,这太监的见识,实在是高了玄宗皇帝好几个段位啊! 安史之乱打成了一锅粥,这李隆基还认为何忧。 这个太监却看得通透,知道事情大条了。 再看看赵英,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因为赵英,自己的贴身大太监实在听不下去了,他和这个神童太监差距实在太大了! 然后,这赵英就跑去帮亲从官推车去了! 种师道看着落日余晖下的车队,也是为赵英这个皮赖的样子逗笑了。 他想了想继续说道:“果然不出这名太监所料。” “三子登基称帝,命郭子仪和李光弼讨伐逆贼,先后收复了失地,平定了安史之乱,整顿朝堂。以‘请太上皇归,朕做回太子’为由,接回了玄宗皇帝,并且软禁了玄宗。” “当时有宫人不敬玄宗皇帝,这名太监就站出来,维护前唐玄宗皇帝。是当时,前唐玄宗皇帝也只剩下这名白苍苍的老太监可以依靠,可以陪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