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三六章:为了当官而读书-《壮哉大唐驸马》


    第(2/3)页

    “安静!”李世民无奈的瞪了柴令武一眼,道:“说正事。”

    柴令武莫名其妙的看了大家一眼,几次被打断,心头甚是不爽的说道:“为了当官,有的人耗费了一生去读书!但绝大多数人穷尽一生也没有被朝廷录用,而他们自以为功力不到,索性不事生产,从而把整个人生都投入到读书中去,最终把一个好端端的殷实之家读得揭不开锅,就算结果中了举也是七老八十了,这种年纪的人对于朝廷来说已经无用。而对于他自己来说,却是以家破人亡为代价的。”

    “而科举一旦有了年龄的限制,那么,到了年纪的人,在断了当官希望之后,自然会全心全意的去经营家庭、教育后人!如此一来,既能避免了悲剧的筑成,又能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

    “一人教出十人百人,十人教出百人千人,几代人之后,识字明理之人一定是遍地开花,到后面就算找一个不识字的人都难。”柴令武平淡的声音,短短一席话,就勾勒出了一幅让人枰然心动的蓝图。

    这幅蓝图非常优美,听所未听、闻所未闻,李世民与一众文官只听得口水都差点流出来了。

    “而对于当代来说,科举设了年限之后,将有更多青壮人口专注于生产之中,从而为国家奉献出更多粮食。有了更多的银钱粮饷,才能谈及开疆拓土。”

    李世民嘴角抽了一抽,被柴令武说到痛处了。

    当前的大唐王朝不缺开拓进取的名将谋臣、不缺精锐大军,但却缺少最最关键的钱粮。

    一切,都是因为隋末大动乱遗留下来的创伤,大业五年,全国人口大约八百九十万户人口,可到了武德年间,却仅仅只有两百余万户,锐减了几近四分之三,将近三千五百万人死于动乱之中。天下十室九空,自然缺乏生机,没有了人力资源,自然就没有了钱粮去支撑战争。

    以大唐目前的经济情况,可以适当打一些小型战役,但支持不住歼灭突厥那样的大战。若是强行为之,只会步上隋朝的后尘。

    柴令武最后说道:“大唐现在人口不足三百万户,如果有十万青壮不事生产,一生专注读书,那对大唐来说,都将是一个天大的损失。所以,必须对科举的考生设置年限,从而释放出更多劳力,避免家庭悲剧的上演。”

    “对你认为多大为限合适?”李世民本就是难得的明君圣主,立刻意识到柴令武设年限的妙用,心思也完全转动了起来。

    “三十最合适!”见到孔颖达要开口反驳的意思,柴令武迅速说道:“百姓需要的是带领他们脱贫致富的干吏,而不是大儒!经史子集说了,百姓也不懂!三十岁正是大有可为之年,为官可以以政绩逐步上升到朝中,为民也可以攻读学问,只要真心向学,照样可以成为一代大儒。”

    “大儒向来是淡泊名利,守几亩薄田,逍遥于田地之间那才是真正的名士、大儒。当官这种粗俗之事,还是交给俗人来干得了,大儒都不屑为之的。”

    柴令武一脸的崇拜表情。

    “……”孔颖达给怼得不行。你说的是隐士、道士、和尚好不好?但是,他还真无从反驳,一旦反驳的话,大儒就成了追名逐利之徒了。

    一干武将无不大笑。

    “就这么定了!文武二举都这么办。”李世民一本正经的对着房玄龄、李靖道:“房爱卿、李爱卿!这事交给你们尚书省拟定了。”

    “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