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四四章:标点符号的价值-《壮哉大唐驸马》
第(2/3)页
柴令武此言一出,李世民和孔颖达脸皮均是一抽。
历朝历代皇帝都是按照‘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理论来管理天下,现在依照柴令武的意思一分析,还真不是孔圣人的行事作风。
看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完全是后人妄自猜测出的愚民政策。
“你们再来看看这个断句法!”柴令武加上标点符号。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李世民、孔颖达顿时惊呆了,这么一断句,整句话立即变成了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相悖的意思。
柴令武望着两人,笑道“经过这种断句之后,意思就变成‘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们掌握了诗礼乐,就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信还玩不来,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这恰恰体现了儒家德化政治、顺民应天、开启民智的思想。”
孔颖达登时汗如雨下,他发现他们儒家好像错误理解了孔圣人的意思,更可怕的是他们这些后人,而且还用这样错误的政策治理国家。
要说在此之前,他肯定深信不疑的相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有人怀疑,他一定和他拼了。
可是现在看来,他不但没有维护孔圣人的权威,反而还帮助第二种断句之人对孔圣人‘极尽诋毁之能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柴令武又写出了另外三种解读之法,然后说道“孔圣人的一句话,在没有断句方法的情况下,竟然演变成五种不同的解读方式,更可怕的人们好的不用,偏偏用了那最最不可取的解读法!”
李世民脸色难看之极,他非常重视儒家,才让鼎鼎有名的大儒孔颖达担任国子监祭酒、弘文馆馆主,目的自然是让这位驰名宇内的大儒为大唐培养继承人与未来的顶梁柱,可是他发现他很有可能运用错误的理论治理这个国家近五年。
“舅舅、先生不妨想象一下,如果孔圣人时期有这种断句法,将会给予我们后人多少便利?如果没有断句之法,本朝的国策、律法、史书、文章、诗词又将被后人糟蹋成什么鬼模样?”
见气氛有些凝重,柴令武眼珠一转,道“舅舅、先生,我近日偶得一诗!请两位前辈点评一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