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开了一天会,定下一个锣鼓表演。 进度貌似很快,实则要实地考察,找人员,编排节目,排练,审查,现场训练……过了都好说,不过就白费了。 这一连串下来,怎么着也得大半年,所以先把各节目的要素确定,然后同时进行。锣鼓表演,便交给了一位老导演负责,带领十几个人,算一支小团队。 许非听了一天,啥意见没表,又坐了第二天。 第二天思路开阔,争论愈激烈。锣鼓是刚,跟着最好是柔,很多人想到了民族舞。可那么大场地,民族舞怎么跳? 大难题。 第二天没结果,又到了第三天。 好家伙!许非一开始就惊了,某文工团的一位资深舞美,直接搬了块大黑板过来。 这年头哪有什么ppT和Led显示屏,纯手动。 老先生拿着粉笔,比划道:“昨天我一宿没睡,越想越觉得思路错误。都钻牛角尖了,跳什么舞不重要,跳的再好看,观众看不清有啥用? 大场地要的是整体效果! 就跟军乐团似的,整体先烘托出来,你想表达什么东西?比如,呃,亚运会在夏天吧?夏天有什么,有荷花……” 他刷刷画了一会,数朵写意派的荷花呈现在黑板上,分成两拨,一拨含苞,一拨绽放。 “你看这个,观众一瞧就明白,哦,这是荷花盛开。他们懂了,我们就成功了。如果非要追求什么舞蹈,什么复杂动作,那没个弄。 有民族舞那个柔美的意思就行,动作最好简单,服装必须到位,表达方式要清晰……” “说白了还是队列。” 那声音又冒了出来。 大家还挺习惯的,时不时就有个男声慢悠悠传出来,每句都在点上。 “对头!” 舞美师傅十分激动,“大场地看的就是队形,个人不重要!” “……” 总导演和邓在君商量一会,皱眉道:“先放一放吧,往下继续。 我们第一项是锣鼓表演,第二项是民族舞蹈,中国特色十分浓厚。我昨天跟领导简单汇报,他非常支持这个思路,所以大家不用忐忑,要有信心。 接着想想,还有什么元素?” “书画怎么样?” “书画实现不了,总不能找几百人拼字玩吧?那没意义。” “底下不能拼,上面可以。背景翻板设置一个环节,刷刷刷翻过来几个古汉字。” “这样好,蜻蜓点水。” 总导演记了一笔,“还有么?” “皮影怎么样?哦不行,光线应该不行。” “评弹呢?” “那玩意我都听不懂,你让老外听?” “京剧?” “京剧倒是可以,关键怎么展现……” 所有人都愁。倘若一个舞台,哪怕是露天舞台,都好摆弄。问题是没有啊,就那么大的一个体育场。 搭台可以,只能移动式的,小巧的。大台子没法现场装,现场拆。 “要不就武术吧,但我怕跟前面冲突。” “没关系,前面就太极拳,后面可以是综合性的。” “赞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