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惊变-《山海横流》
第(2/3)页
面对他们的谣言,朱璃化解得更加简单,单人独骑到草军大营门前搦战,连挑草军数员悍将,这份投名状的分量,致使草军的谣言不攻自破。
双方你来我往,奇谋跌出、手段无尽,斗得个风风火火。
时间,转眼来到了中和元年十月。
联军战士久战无功,时近寒冬,又没有其他军阀前来加盟,再加上大军粮草不足,郑畋决定对于麾下士卒的军饷减半发放,当然他针对的只是凤翔军,毕竟各个节度使都是一个独立的军事集团,郑畋虽然是行营都统、联军统帅,也管不到其他军阀的军政。
对于郑畋的决策,其他节度使可不知道。
十月中旬,时任凤翔军行军司马的李昌言,利用大部分士卒,不满郑畋减少饷银的态度,唆使他们跟随自己起事,凤翔军中发生了哗变,无数卫士围拢节度使大营,向郑畋逼宫。
事发突然,警觉自己做了一个错误决定的郑畋,悔不当初,可是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大军哗变,凤翔军作为抵抗草军最重要的两支大军之一,骤然失去了作用,南伐黄巢、打进长安勤王的初衷,很可能就因为他的这个决定而失败,一想到这些,郑畋整个人都心灰意冷了起来。
他不希望曾经的麾下,因为李昌言的挑拨而自相残杀起来,毕竟凤翔军可是郑畋一手创建起来的,也是他担任凤翔节度使这段时间的全部心血,怀着这种复杂的心情,他当众让李昌言立誓,只要对方保证誓死南征勤王后,就将节度使的职位让给对方,郑畋自己只身出走。
一个誓言而已,李昌言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等朱璃等人知道真相后,大势已去,联军军力骤然消减近半,事实无法挽回。
众人对于郑畋还是有信心的,但是对于新鲜出炉的李昌言,可是一点敬意都欠奉,而刚刚当上节度使的李昌言,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也不会捧着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对于其他节度使的漠视,这货很有性格地带兵走人,根本无视自己当初对郑畋的承诺。
联军在渭南解体,李昌言带着凤翔军,赶回凤翔,而联军剩下的诸人则由于军力兑减,被迫撤往富平。
富平乃关中赤县,治所义亭城,城墙高大厚重,城中粮草富足,确实是联军眼下应付草军最好的驻点。(唐朝县分等级:赤、次赤、畿、次畿、望、紧、上,中,中下、下十个等级,赤县为最大的县。)
草军追击到富平,看到义亭那高大开阔的城墙,也只好驻扎在城外,不敢贸然攻打,虽然凤翔大军开走了,但城中少说还有数万大军,而且攻城战,伤亡比例太高,无论是朱温,还是孟楷都不愿意付出这个代价。
然而他们不愿意,有人却不乐意了,黄巢严令朱温、孟楷两人,年前一定要将这些勤王军赶出关中,否则他睡觉都不踏实,为此还增员了数万大军给二人。
义亭攻城战在黄巢的命令到达之后,就爆发了,无数草军扛着云梯、推着攻城槌冲向义亭城,四面城墙全部都有草军攻城,城墙上联军同样不甘示弱,富平乃大县,非常富裕,粮草自然不会短缺,在没有粮草短缺的情况下,朱温、孟楷竟然还敢攻城,他们倒是乐见其成。
一时之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