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高中解元-《被玩坏的大宋》


    第(2/3)页

    正所谓拳练万遍,真理自现,等大王对拳理认知更多的时候,现在的困惑自然而然的就没有了!

    那个时候,大王的拳法也就到了返璞归真的大成阶段。”张俊平微笑着给赵祯解释道。

    “还是左庶子厉害,我也问了宫里的侍卫,他们说的都没有左庶子明白!”赵祯高兴的夸奖着张俊平。

    话里也透露了一个问题,赵祯并不是只向张俊平学习讨教拳法,还向宫里的大内侍卫高手学习拳法。

    只是,这个时代,拳经什么的都是尽可能的艰深晦涩,生怕别人看懂。这些练武的人,文化水平又不高,对拳理的阐述自然没有后世更加清晰明了。

    在庆宁宫吃过早饭,张俊平再次来到书院。

    发解试要考三天,这三天绝对是对考生精神上,体力上的一次考验。

    科举考试可不像后世国考那么人性,中间可以上厕所,科举考试一考就是一天,这一天你吃喝啦撒全都在考案,不允许起身,更不允许你去上厕所。

    据说很多人放弃科举考试,就是因为被屎尿憋的,实在受不了这个摧残,干脆才放弃科举考试。

    《大官人》中对明朝科举考试的残酷有一段描写,非常的真实。

    参加过国考或者其他职业考试的都有过感受,坐在凳子上一座两三个小时,那滋味真不好受,更何况古代这一坐一天了。

    三天考完,剩下的就是着急的等待,等待放榜。

    放榜这一天,张俊平亲自带着周敏等人来到礼部贡院外面等着。

    张俊平他们到的时候,贡院外面已经围满了人,呜呜洋洋的足有上万人。

    说上万人一点都不夸张,开封府作为京师,每次发解试的解额是最多的,参加考试的人数也是最多的。

    就像现在的北京一样,北京学生考北京的大学要比外地考试低好多分。

    古人的脑洞可一点不次于现代人,冒籍考试这种事,早在宋朝就有了,许多读书人为了能够在开封府考试,想尽办法来获得开封府的籍贯,或者冒充开封府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