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救灾的区别-《极品大玩家》


    第(2/3)页

    “萧鹏,这是干什么的?怎么来了这么多士兵?”杨猛问道。

    萧鹏看了一眼:“哦,这是来抢险救灾的。”

    “抢险救灾?你确定他们不是来参战的?”杨猛这疑问也是有根据的,军车上的士兵都是全副武装,拿着枪不说,还带着头盔穿着防弹衣。怎么看怎么不像救灾的。

    萧鹏点头道:“他们确实是来救灾的,不过他们的任务并不是救人,而是维持灾区秩序,防止灾区出现打砸抢之类的恶性-事件,你也知道,灾难过后容易出现犯罪。澳大利亚又允许人们携带枪支,先派他们来,这很正常。”

    杨猛撇撇嘴:“还是咱们中国体制好,发生了问题咱们的子弟兵们第一个奔赴现场,武器也不用带。再看看他们,反应真慢。”

    萧鹏却有不同意见:“那个,咱能不能别动不动就别往体制上来扯?你不能只看到对方的缺点。也要看到优点。”

    “他们有什么优点?”杨猛问道。

    萧鹏说:“这些资本主义国家,都很忌讳军队涉入国内事务,澳大利亚和美国一样,是联邦制国家,州政府权力大的令人发指,发生了灾难后到底是州政府处理还是联邦政府处理?两级政府要抬杠一段时间,所以反应才慢,咱们中国则没有这情况发生,反应自然要快一些。这些士兵看他们的标记,是昆士兰州政府派来的,这反应已经不错了。”

    杨猛撇撇嘴:“官僚主义害死人啊。”

    萧鹏笑道:“谁说不是呢?但是扣除这一点,你还真不能小看这些国家的救援部队,如果他们这政府之间拉皮结束之后,你就知道什么叫效率了,澳大利亚救援部队同美国一脉相承,素质不亚于美国、日本、以色列这些救援顶级国家。咱们国家是靠自己的血和汗来弥补技术和装备上的不足。比如你看新闻,每次介绍演习的时候都会一再提起‘全天候恶劣条件下的空军作战’场景,但是在救灾的时候就很少见到。而这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就比较占优了。但是咱们国家也有好处,那就是不怕现场秩序混乱,一切都进行的井井有条。”

    杨猛挠了挠头:“我听说当年美国卡特琳娜飓风的时候,救援的时候每天直升机起降超过两千架次,而咱们汶川大地震,受制于装备,一个月两百架次。这差距也太大了吧?还有不少人说咱们中国救灾水平差,损失很大,受灾人口也多。”

    萧鹏呵呵一笑:“谁说咱们中国设备差就大嘴巴扇他脸行了。当然,中国和美国确实有差距,人家一年军费六千亿,咱们一千五百亿,装备差距还是有的,但是这救灾和装备不能直接挂钩的,说咱们损失大受灾人口多?当年卡特琳娜飓风给新奥尔良造成了巨大损失,可是新奥尔良市只有大概八十万人口,到了中国,这人口差不多也就是一个大县的数量。而你说装备?你看看咱们中国的救灾场景,基本都是山区、农村、偏远地区,不少地方连地图都定位不到,而新奥尔良那边虽说在美国也是落后,但是对比中国的三线城市还是没问题的,城市建设摆在那里,工程车和直升机等的进入基本没问题,那咱们中国呢?需要军队救援的地方基本都是泥路和山区,有装备也派不上太大用处!你就像08年,南方雪灾的时候,网上竟然有人吐槽咱们的士兵去用铁铲铲雪,说为什么不用铲雪车。这些人都没脑子么?南方谁会没事准备那些设备?一百年用不上,好吧,就算给他们装备了,这维护成本上去后,那些脑残喷子又该说养着这些设备没用,属于浪费钱,不如拿钱支援山区学生了。”

    萧鹏停顿了一下:“在灾区救援方面,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反应速度!这一点全世界谁也比不上中国,灾区救援最重要的不就是刚发生灾难的时候么?你看看咱们中国,也是有好多台风灾害,今天树被刮到了,明天中午之前就能被清理了。你觉得这些国家能做到?这就是咱们中国效率,bbc号称‘黑中狂魔’,可是就连他们也有专题报道了咱们国家的反应速度。兄弟,装备差距可以弥补,这反应速度可是他们永远追不上的。我今天把话放在这里,现在你可能没觉得,再过十五年,你就以你是中国人骄傲行了。”

    “我现在也以我是中国人骄傲好吧?不出来不知道,真以为外国哪都好,这出来之后才发现,也就那么回事了。还特么的没有在中国过的舒服。对了,你说说现在为什么那么多人崇洋媚外巴不得离开中国呢?”杨猛问道。

    萧鹏笑道:“这就简单了,中国的发展太快了,只能用洪流来形容了,举个简单的例子,1992年的时候,中国同韩国建交,那时候中国的gDP只有韩国的1/8,而现在呢?韩国的gDP只有中国的1/8,当然,咱们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方面比韩国差不少,但是抡起生活质量,咱们中国人可真不比韩国差了。而这巨大的改变只用了短短的25年,这意味着什么?你的思想意识知识水平也要跟得上去。中国一天一个样子,你的意识还停留在几年前,那就意味着你被淘汰了,要不然就跟上社会洪流,要不然就被社会抛弃。那些崇洋媚外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意识还停留在以前阶段的思想落后者,一种就是在中国混不下去了,想要出去搏一搏,切,在中国都混不下去,你出去就能混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