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报社“据点”聚餐-《浮尘之外》
第(2/3)页
菜单呈上,大家将筋头巴脑之类的东西都点了个遍,又上了几道凉菜,压轴酒则是曲长国自带的一箱白酒。
这次来了12人,其中男生8个。
“服务员,整八串大腰子,给弟兄们补一补。”曲长国开玩笑道,还刻意将大腰子读成了大腰zhi。
“曲总,您没把自己算进去啊。”一名男记者也跟着开起玩笑。
“我就算了,我这个年纪,已经基本告别大腰子了,你们年轻,好好补补,家庭事业两不误。”
聚餐开始,曲长国先对骆河村的这次报道点评一番,夸赞向北不负众望,表扬罗方伊后生可畏。紧接着提了三杯酒。
第一杯,欢迎;欢迎向北和罗方伊凯旋。第二杯,祝贺;祝贺两人的报道产生重大影响。第三杯,情谊;在座的兄弟都是他曲长国的兄弟,以后大家齐心协力,再创佳绩。
全体举杯很官方。这是北江省的传统。
三杯白酒下肚,酒精通过血液循环从胃进入大脑,大家很快有了状态,你一言我一语,各自聊了起来。
“向北,这顿饭别人来不来无所谓,我必须要来!你和罗方伊有功劳,也有苦劳,我必须要慰劳慰劳你们!”曲长国与向北座位紧挨着,两人低头私语起来。
向北感觉曲长国有了点醉意,说话也随心所欲。不过,他向北不能无所顾忌,不管喝多少,必须紧绷神经:“谢谢领导,嘿嘿,要说苦劳,在前方确实不少折腾。但是要说功劳,总编室肯定是第一位的。”
“哎……咱们今天不谈工作,不谈工作!”曲长国摇着手说。
“好!不谈工作……”
曲长国接着说:“对了,你不在这几天,记者里面人员也有变动……”
“什么变动?”向北问道。
“老陈辞职了……”
“老陈?他可是老记者了,入社得有十多年了吧,比你还要早,这怎么走了呢?!”向北很吃惊。
“老记者?向北,可能我们现在位置不同,对‘老’字的感受不同。在我看来,这个‘老’字,看上去是一种尊称,其实是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曲长国有感而。
“哦?”向北疑惑,尴尬?自己没记错的话,这两年曲长国经常称呼自己为“老记者”“老同志”,原来这是一个贬义词?
不过,他也很清楚,人到四十是个坎,不仅到了油腻的风险期,职业危机感也油然而生。对于记者而言,这个年纪不上不下、十分尴尬。
通常来说,一个新人,二十多岁入职,入职三年后进入事业黄金期,这个时候的干劲和灵感最有状态。甚至在每年的考核排名中,排在前列的永远是那些年轻人。
两性关系,新人总比旧人好,职场也是如此。这似乎是动物界的普遍规律。在记者界,四十岁算是进入了老年期:领导不待见,自己也不愿干。如果连升职这条道都堵上了,无异于提前退休。
“你也知道老陈的性格,干活是一把好手,这没得说,几乎每年的新闻作品都能在集团或者省里获奖。但就是在这人际关系上一直处理不好,跟大家走动少。你说你跟同事之间走动少也就罢了,你跟领导也不怎么走动。你说,这怎么能行?!而且……他还有文人那点臭脾气,恃才傲物!这些年……领导一直不待见他,但又觉得他是个人才,所以就一直坚持一个原则:用你但不提拔你!这老陈年纪也大了,今年四十多岁,无奈之下辞了职,去一家小公司做部门主管。”
“哎……太可惜了。”向北心中不由一颤。
在记者当中,老陈是出了名的“老黄牛”,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四十多岁了还是单身,把热情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但他也有致命的缺点:不善表达和交际,同事跟他开玩笑,他常常是嘿嘿一笑。
说来也怪,这样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时不时会有一些“惊人”之作,还多次荣获全国和北江省的新闻大奖。向北刚工作时,曾经得到老陈的点拨和照顾,深深被他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所折服。
“所以说,这真是应了那句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你看看那些小孩子,哭哭闹闹,家长才会管,才会给零食吃,给奶喝。反观那些老实巴交的孩子,家长倒是觉得省心,他自己却常常得不到什么实惠。”
“是啊,吃亏的往往都是老实人!特别是职场,不仅要会苦干,更要会巧干,即便是很简单的任务,你也要表现出有多难多难,要常给领导诉苦,最后在排除万难之后,终于圆满完成任务。然后就是准备好工作照,写好工作总结。哈哈,领导,是不是这个套路。”一旁的一名记者插话道。
“你小子啊,你这是话里有话。”曲长国手指着对方笑着说道,“看来你这是对总编室有意见喽?”
“嘿嘿,不敢。”这记者连忙补充,“我这是总结性言,曲总是弟兄们的贴心人,我们对哪个领导有意见也不会对曲总有意见,大家说对不对。”
“是啊,我们跟着曲总干。”众人跟着附和。
“别胡说,”曲长国举着杯子摇了摇手,“不讲政治的话不能说。弟兄们的心情我理解,放在肚子里就好。以后大家的事就是我的事。来,咱们干杯。”
曲长国爽快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众人也跟着干掉。
颇有江湖结义的气势。
“小罗,你这次表现不错,对你的实习很加分啊。”曲长国将话题转到罗方伊身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