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首先是面罩,直接拆包。 张天阳捏了捏面罩周围的气垫,感觉有些软,里面的气体不够。 气垫就是面罩直接接触患者皮肤的地方,如果里面充盈的气体不够,面罩就扣不严实。 当患者本身气道未开的时候,面罩扣不严实,就不能加压通气,就不能成功开放气道。 最后的结果,是医生急死类似,患者憋死。 张天阳迅速拆了个5l注射器,抽吸空气,打进去,气垫瞬间充盈起来。 将面罩跟气囊连好,放在旁边备用,张天阳扑向另一堆物品。 跟在张天阳后面的组长瞬间就惊了。 他刚刚还在准备着要帮张天阳的忙来着,如果有袖子的话那应该是袖子都撸起来了的状态。 可这才多久? 五秒钟? 怎么就已经接好了一个了? 组长没忍住伸手擦了擦额头刚刚渗出的汗,一扭头,就看到张天阳的手已经飞起来了! 急诊配备的喉镜是可视喉镜,不需要拆装,直接按个开关就好。 拆开保护套,套在已经开始亮灯的喉镜上。 三秒左右,不过是喉镜通电成功的时间,张天阳就已经把这一块准备就绪,放在一边备用。 患者为女性,对应的气管导管直径应该为70。 张天阳手一抖,轻松拆开70口径导管的一角包装,但不把导管抽出。 抽出充满金属质感的粗壮导丝,将导丝从导管的尾端戳进去,一直将导丝的尾端送到导管的气囊处。 用手掰动导管的前端,借助里面导丝的固定作用,将导管固定成一个弧度。 解开缠绕在导管尾端的细小空心管道,迅速拆开一只5l的注射器,抽吸空气进行导管前端气囊的验漏。 到这里,他一共花费了十秒。 张天阳的手一直都很快。 快到出现了残影,快到让坐在候诊区漫不经心看他操作的几个患者家属都下意识的站了起来,快到他身后的组长彻底放弃了自己可以帮得上忙的想法。 可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他明显慢了下来。 好几个盯着他的家属脸上表情微变,想要开口,却又忍住。 可他身后的组长知道,这不是卡壳,也不是忘记了下一步要干什么,而是认真和负责。 气管插管前,对要使用的导管上的气囊验漏,是很重要的一步。 气管导管必然要比气道小一圈,才能顺利的插进去。 然而也正是因为小了一圈,气管导管不可能塞满气道,这就导致了导管和靠外侧的气管之间,有空隙。 一旦进行辅助呼吸的时候,气体就会通过这些缝隙全部漏出来。 有效的通气不能保证,这个病人,就得死。 所以说,这时候,必须要使用气囊。 在气管导管的末端用气囊吹起来一个泡泡,塞满整个气道,让气体能够通过的旁路全都堵死,这才能保证气道的开通成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