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商人的嗅觉-《李逵的逆袭之路》
第(2/3)页
这时候,他们才把自己当成百姓了,鱼肉乡里的百姓。
“苏轼弄出来的粮票本意是想要将接下来两个多月的粮价稳定在往年的一半,这才有了下月领取的粮票,两月后领取的粮票。但这些和粮食没有区别。如果到时候粮票无法兑现,失去威望的是官府,是苏轼,而不是我等颍州百姓。”
高员外,咳嗽一声,抬起手臂对下首的人一个个指指点点之后,问:“难道你们就准备一直以30文一斗的粮价卖下去吗?想要吃独食,本来就难。如今太守下场了,你们难道有办法让苏轼离开颍州不成?”
“可是高员外,我们不行,不是还有你吗?”
“蠢话,我不过是个百姓,有什么资格对大宋官员指手画脚!”
宴会上沉默了起来,没有人愿意吃亏,更何况,这一让,让出的是十几万贯的财富。他们可有点舍不得。
突然,做下下首位的一人开口道:“还请高员外给我等指一条明路。”
“苏轼有多少粮食,只要价格不是太离谱,我们都买下来。至于其他人州府,有关系的就去托,没有关系的出钱,不能让苏轼继续弄到粮食了。”高员外顿了顿,等议论少了一些,才继续道:“如今粮价一日不涨,我等一日就要损失数千贯。诸位,记住,粮价不过是其一,田产才是兴家的基业。”
“我等就听高员外的……”
“我出一万贯。”
“我出八千。”
……
一场宴会,一口气解决了官府粮票滞销的困境。按理说,苏轼也好,李逵也罢,都应该感谢这些参加宴会的颍州乡绅。可实际上,这些人才是颍州官府最为头痛的对手。
大宋的商人是嗅觉最为敏锐的一群人。
早年间的商人,或许可以靠着信誉,强大的资本,获得丰厚的利润。但在大宋建国一百多年之后,官商这两个一度被其他王朝畏如蛇蝎的利益体,在大宋再度结合。于是商人的能量越来越大。
并且超越其他王朝,几乎成了大宋商人,至少是豪商的标配。
唯独有一种商人脱离于这个群体之外,那就是海商。
大海对于大部分来说,都是有着无数风险的危险之地。但凡有其他的出路,都不会选择跑海。而大宋的海商,利润最为丰厚的从泉州去往中东的海路一直被阿拉伯人控制着,大宋的商人只能在南海一代进行航海和贸易。
即便如此,海上的风险也只有非常人才能忍受。
这是和大海搏命的险路,普通人可没有这份胆量。
在大宋境内的商业,货物往来,对于普通人来说,非常神秘。可真要是权贵,和权贵有着密切联系的豪商,想要知道消息并不那么难。
一开始,苏轼不被颍州商户重视,那是因为苏轼的文采好,但从来没有过商业和政绩上的优秀表现。属于没人知道苏轼如何应对颍州越来越严重的土地兼并的反应。按照常理来说,苏轼应该很快就会调任,颍州的事和他没多大关系。
其次就是,谁也不清楚,苏轼会求助,会向谁求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