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小李探花-《李逵的逆袭之路》
第(2/3)页
本来,苏辙就不受待见,这位是赵煦的皇祖母病死前钦定的八位顾命大臣之一。但宣仁太后已经薨了,怎么这个苏辙还抱着对宣仁太后的死忠,一点变通的念头都没有呢?
这大宋今后的掌舵人是他赵煦,可不是已经躺在陵寝里的宣仁太后。
可苏辙能怎么办?
他也很绝望啊!
当然,不认可变法就是不认可,在他看来变法的危害太大,这完全是战争时期才会选择使用的极端做法。可以说,很多遍法的条文,都是为了战争为本的,比如说《市易法》。这就是完全为了战争的需要,才会出现的发令,但却被搬到了平时,这简直就是毫无节制抽取民力的做法,根本就不能长久。
再说,他作为保守派的大佬。也知道太皇太后不在了,他要是改换门庭,也无可厚非。
尤其是他还是顾命大臣,真要是支持变法了,赵煦这没心机的小皇帝,能高兴的笑出鼻涕泡。
但哪些追随保守派的官员们会怎么想?
苏辙这厮竟然叛变了!
尤其是,他改换门庭还需要‘投名状’,要不然皇帝如何会相信他?
而‘投名状’就是保守派们的官职,这岂不是成了卑鄙小人?
这也是苏辙的难处,也是他准备一条道走到黑的无奈。真要是贪恋权位,他就成了反复无常的奸佞小人,这辈子过舒坦了,但骂名会留在史书上,遗臭万年。苏辙这样的高官,这辈子什么没见过?什么没吃过?什么没玩过?
他真要是为了暮年的富贵,丢失了一辈子的清誉,对他来说,才是得不偿失。
不知不觉之中,阅卷快结束,留下的卷子要么有瑕疵,要么就不符合大佬们的心意。能够推荐给皇帝的卷子,都已经给送上去了。
不过,皇帝赵煦有点不满意,他觉得十份卷子太少了,开口道:“诸位爱卿,多准备些卷子,我朝举士,多多益善。”
显然,赵煦并不是因为卷子太少。
而是附和他心意的卷子太少。
其中还有几分夹杂着对变法模棱两可的卷子,这样的人,赵煦看着就别扭,更不要说选他们成为绍圣元年最为出众这一批进士了。
一般的科举,进士及第就前三,这几个人的仕途肯定会很顺。
还有二甲进士前二十,也是能够被皇帝记住的名字。这些人也会在仕途升迁很快,成为朝廷重视的一批年轻官员。至于一百名开外……主考官都不见得记得,还指望皇帝会重视吗?
赵煦拿着不合他心意的卷子,对章惇说:“这份卷子立意模糊,虽文采不错,但也不足以二甲靠前。”
“该士子支持变法,且文采尚可,可以上取。”
……
殿试,对于主考官来说,他们已经决定不了什么了。前十的排名,都是宰相,副相等朝堂重臣之间的博弈。
连范纯仁这样的老好人,都下场搏杀了:“陛下,此子文采斐然,还是今科的省试第一名,真要是落在名次太差,恐怕主考官的脸面落不下来。”
皇帝瞪眼看着卷子,他怎么就没看出来这文章的来历呢?
他想起来,这卷子似乎是苏辙推荐的卷子。
可关乎李清臣的面子,这必须要给,省试第一名,他忽然想起来,这不就是范冲吗?
也不算是外人,和他还是麻友的关系,赵煦学打麻将,陪练就是范冲。就是这家伙似乎很穷,一个劲的赢自己的钱。
赵煦看向了李清臣。
李清臣能说什么?
他就差一口老血堵在了胸口,千不该万不该,自己竟然把老仇人的儿子录了贡士,还好死不死的被他选为省试第一名。
他对范冲的文章也有过了解。北宋的文臣,可能是对文章最为敏感的一类人了,他们甚至能够从文章的布局,看出文章的作者。可谁知道,范冲在黄庭坚门下回炉再造之后,完全就变了一套路数。既然不是黄庭坚的路数,也不是范祖禹的路数,更不是范冲自己的路数。这简直就是读书人学兵法……人心都被带坏了啊!“
可这种事,李清臣能说什么,只能低下高傲的头颅,对皇帝道:“还请陛下定夺!”
李清臣心很累,他是打落了门牙往肚子里咽。范冲的省试第一名是他定下的,拆开糊名之后就傻眼了。
这时候李清臣要说范冲的人品文章都不足以进士及第,这是打自己的脸。
关键是,这等丢人现眼的事,在大庭广众之下,李清臣肯定下不去手。
赵煦激动的拿着龙剪刀,他要亲自拆糊名,这一刻,他有种天下尽在他掌握之中的畅快,双眼放光的盯着糊名处。
前十的卷子,第一份已经出来了,潜江士子毕渐。
第二份,太学生苏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