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财政危机-《阉党二世祖》
第(2/3)页
明代炼铁炉不封闭,上面完全敞开,这样为了方便投料,但是炉温根本得不到保证。
马铖周围看了看,在高炉前面有一个一米见方的池子,里面有一孔道和高炉连接。
马铖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问道:“马顺,这是什么东西?”
马顺是一个管家,那里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听马铖问起赶紧叫来铁匠的工头齐六:“老齐,你过来,这是东家马二爷!”
齐六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壮汉,听马顺这么说赶紧跪倒说道:“小人见过东主!”
马铖点了点头问道:“这个池子是干什么的?”
“回东主,这个是炒钢池,生铁化为铁水后被引入到这个池子,然后工匠会用柳木棍搅拌,生铁就会变成熟铁,很大几率会炒出钢。”
马铖点点头,原来这就是古代说的炒钢法。其实在明朝中叶,中国就已经发明出炒钢法,不需要冷却再次加热即可生产出钢材来,降低了燃料消耗量并大幅增加了产量。
在《天工开物》里面描述的炒铁炉,实际上就是欧洲人在18世纪下半发明的搅炼炉。差别在于欧洲的搅炼炉,通常使用熟铁棒或者钢棒搅炼,以烧去生铁中的碳,最后得到低碳熟铁。
而中国使用柳木棍搅拌,搅拌的同时也会逐渐烧去柳木棍,这可以往生铁混入碳,或者说减低生铁去碳的速度。藉由这个步骤,熟练的炒铁手比较容易控制成份,可以直接炒出含碳量低于生铁,却高于熟铁的钢来,甚至有机会炒出中碳钢与高碳钢,此即称为炒钢。
不过这种技术带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对这一锅出什么铁料完全没把握。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中国古代因为技术不够,炼钢炉温度不够,不管是炒钢或炒熟铁,炒出来的都是半固态糊状钢块、铁块,所以中国古代的钢材价格十分昂贵。
马铖看了看面前这个高炉,虽然这已经是明代炼铁技术的巅峰,但是在马铖这个外行眼中还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的。
“齐六,为什么炼铁炉上面不封闭?”马铖指了指上面冒火的顶部问道。
齐六听马铖这么说赶紧回答道:“二爷,炼铁时产生废气,如果上面封顶就会炸炉,十分危险!”
“放屁,不会在上面留一个管道,将废气引出去吗?像你们这样还怎么提高炉温?”
齐六被马铖骂的一语不发,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嘀咕:你懂个屁,齐大爷已经炼了二十多年的铁,还没你懂得多?齐六心中腹诽,但是马铖下一句更让他气的不行。
“你们这帮家伙不读书就是不行,这么炼铁不浪费钱吗?赶快将炉火熄了,将炉中铁料放出去,二爷我要将这个炼铁炉改造一下,可以直接炼出钢来!”
齐六听马铖这么说更是不信,你就吹吧,我齐六长这么大还没听过能直接炼出钢的炉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