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博哥(3/5)-《我的光影年代》


    第(1/3)页

    几年前,吕潇然做《夜店》,还要故意抬高黄博他们的身价…

    他们当时的片酬都是十万左右,太少了。

    尤其是对比同等级的香港演员。

    现在唻,根本不用他再抬价,一堆有钱人挥舞着钞票想要进入市场…

    举个例子,《请回答》系列,他才召集编剧们说了大纲,剧本尚未出炉,已经有一堆人托关系想要投资,而且真尼玛有钱,都是以小目标为单位!

    橙子所有的项目外界都争相竞投…

    就连《智取威虎山》,都有人开价五亿…

    吕潇然听到五亿的时候,有点震惊,五亿,至少要14亿票房,才能收回成本,图什么呢?

    这帮人介入其中不是希望通过本身而挣钱,而是希望通过复杂的金融工具与金融衍生品去挣金融背后的钱…

    一句话:高票房能刺激股价。

    人家割的是韭菜,哪在乎这点收益?

    “现在一部剧的制作成本大概多少?”

    糖糖回答:“电视台报价基本在4000万—5000万左右,双台联播,那就八千万—一亿…成本不可能高过报价!”

    “正常来讲,演员片酬不能超过总制作成本的百分之四十…你注意限制下,实在不行,能用新人尽量用新人!”

    “我当然知道,你以为我傻啊!”

    糖糖犹豫了一下,接着道:“好多人要我买收视率…”

    “别买,买个毛收视率!”

    “《星你》直接爆红,我们不需要买…可是,其它电视剧怎么办?”

    “找网络平台…我们已经跟腾迅视频、爱奇艺谈好了,以后公司做的剧优先在网络播出!”

    “那怎么回本呢?”

    “…平台买单,还有尽量植入广告…”

    事实上,电视剧收视率造假是一条产业链!

    收视率造假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索福瑞的收视率测评方法。

    用那么几百户所谓的样本户去推及一个城市的收视情况,直接导致了只要控制了几百户中的有限的几户就可以极大地影响一个城市的收视表现。

    成本极低而灰色利益极高!

    大数据时都已经开始了,还坚持过去那种陈旧的数据采集方式,以及依据这种方式来判定一部电视剧是不是好的,是不是有点太滞后于时代了?

    各地的有线电视运营商手里都有完整的收视数据,把这些数据汇总起来就是最准确的收视率,这是没法做假的,因为你控制一两户对大数据毫无意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