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答记者问-《全能监督》
尼本人是自卑与自傲的结合体,他们以米国为尊的同时又常常对米国的很多东西表示出不屑,对于奥斯卡金像奖就是如此,大家总会说自己也有学院奖。《入殓师》拿下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在岛内只是新闻上提了一下,并没有造成太大反响,而这次来参与戛纳电影节的竞赛单元,才真正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大批新闻记者涌入珐国南部,给当地的旅游业和酒店业注入活力。
林田海当然也很受关注,不过他一直在酒店里躲着,连展映的热点电影都没去看,导致很多想采访他的媒体非常失落,隐隐在炒作他耍大牌的新闻。不光尼本媒体想采访他,宗国媒体也很希望能跟他对话,毕竟他刚跟观海同志爆出龃龉,这年头能跟“敌国”一把手当面唱反调的人,利用好了能派上很大用处。
其实正是担心被有心人利用,林田海才不愿与出门去面对媒体,这些家伙的尿性他早八百年就摸清楚了,而手段无非是断章取义再加上鼓动情绪。他今天跟人家吵架能被塑造成民族英雄,那么以后展开深度合作了也能被骂成卖国贼,身份的转变不过是人家手上的笔头抖两抖而已。
过了几天林田海不得不出门了,因为主竞赛单元的颁奖典礼他无论如何都要参加的,否则根本就没有亲自来戛纳一趟的必要。在来之前他已经通过模型进行了分析,塚本璃子拿奖的概率是最大的,走上红毯之后见干女儿紧张得发抖,便拍了拍她的肩膀,“是你的肯定跑不掉,不是你的也强求不来,何必患得患失呢?”
“您说的是。”被训斥了一句塚本璃子反而平静了下来,露出个笑容向镜头挥手。
戛纳电影节的颁奖典礼娱乐氛围不浓,流程也相对简单,林田海从容不迫地坐在座位上看向台上,似乎只是个单纯的看客一样。等到最佳女演员的奖项果然颁发到塚本璃子,他才起身鼓掌,露出灿烂的笑容,“去吧,璃子。”
“我想把这个奖献给我的父亲安东尼奥·林。”哪怕这些天被灌输了无数遍必拿此奖,可真正站到台上拿着奖状时,她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睛,“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我,也没有这么一部优秀的作品,当然我也要谢谢拍摄过程中付出了心血的工作人员们……”
说完了一长串感谢词的塚本璃子走下台,脚就像踩在云端上一样飘飘忽忽的,没有半点真实感。历届戛纳影后可能在名气和影响力上完全没法跟好莱坞女明星相提并论,但这份艺术上的肯定还要超过奥斯卡影后的分量。年仅十七岁的她已经达到了许多女演员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度,不管那些流量明星们如何运营如何出位,光凭这一张纸她就可以俯视对方。
林田海摇了摇头,此时的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很有意思,只有获得大奖的人才能有奖杯拿,其他的奖项只是给张奖状了事,“这主办方也太抠门了吧,这么一张纸就算放在荣誉陈列柜里也不好看啊。”
“父亲,您小声一点。”塚本璃子嗔怪地瞥了林田海一眼,虽然他是用日语说的这句话,可音量并没有压住,会场里其他人未必懂他的意思,但事后被有心人注意到了说不得又要给他惹上麻烦。
林田海不以为意,“没事儿,接下来我们就安心做观众好了。”
第62届戛纳电影节颁奖典礼接下来的走向,果然如林田海事先预料得那样,最佳影片被颁发给了《白丝带》,而评审团大奖给了《预言者》。至于获得最佳导演的那位年轻的菲律宾导演,非常抱歉,他之前连名字都没听说过,而这些天躲在酒店里没出门,也未能欣赏到对方的作品,甚是遗憾。
“林先生,请问您跟观海大统领之间真如传言所说发生过争执吗?”参加完颁奖典礼,采访是肯定跑不掉的,林田海将塚本璃子护住之后一堆话筒往他面前伸了过来,第一个开口的就问了他这个问题。
林田海对此早有预料,但他并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好意思,今天我不会回答跟电影无关的问题。”扫视了一下采访人群,他指向了一个明显具有宗国特色的采访记者,示意对方提问
“那么请问你一直在米国和尼本拍片,是否已经把自己当成是尼本人了?”这个宗国记者本来表现得很和气,可提问时忽然露出了獠牙。
林田海身边的人受他影响,多多少少都会中文,助理们听到这个问题纷纷变了脸色,而林田海也有些不爽了,“连个您字都不知道说吗,下一位。”显然,他连搭理这个家伙的兴趣都没有。
此时的宗国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好像是共同抗击天灾凝聚了民心,五轮奥运又提升了整体的心气,人民变得空前排外了起来。某某明星变成了新家坡变成人,某某富商加入了堪拿大国籍,某某高官把子女送去国外……这类的新闻就是2008到2009的两年内出得最多,都快到病态的程度了,在林田海看来这是典型的自卑表现。
“昆丁·塔伦提诺导演刚刚在回答记者问题时称此次电影节的评选标准有问题,您此次也是空手而回,请问您如何看待他的言论?”也不是所有媒体都是找抽型的,能来戛纳采访的不乏专业人士。
“我并非空手而回,没看到这张奖状吗?”林田海微笑着示意塚本璃子,让她在镜头前展示一下奖状,“至于塔伦提诺先生,我觉得他更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拍电影跟我母亲做菜是一个风格,前面洗菜择菜时仔细到了龟毛的程度,可下锅的时候却把一大堆东西全推进去,随便翻炒几下就算完事儿了。”
林田海保持着一贯的毒舌风格,但他并不是为了刻意贬低别人才说这些话,而是讲出他心中的真实想法。懂电影的人看昆丁的作品总会感觉到强烈的割裂感,即便那部被公认为伟大作品的《低俗小说》都不能例外。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位大导演不会处理结尾,只要情节过了最高潮他就不断玩骚操作,强行把自己的作品水准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