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他让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筑梦维艰》


    第(2/3)页

    大家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大家决定在育种基地打一口井,在鱼塘旁边又打了一口井,并且在周围地块开始挖了小河。

    地块与地块相通,小河与小河相连。

    这样两口井,就能浇好多好多的田地了。

    这天张支书领来县里的钻井队,在育种基地忙活了一天,一口井终于打好了。

    当哗哗的混浊的水流出来时,大家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哇!终于有水浇地了!终于能浇地啦!”

    在场的人们无不是热泪盈眶的望着村里的第一口井,年轻人个个跳跃欢呼欣喜若狂啊!

    张光明和秦春天,李中秋三人马上把小河的泥土用铁锹顺一顺,小河里的水汹涌澎湃地向前奔流。

    只浇了一亩地,水由浑浊的黄不啦唧的脏水,渐渐的变成了清澈的冒着氤氤氲氲,热气腾腾的白哗哗的干净水了。

    人们看着冒着热气清清的水顺着小河流淌着。

    之前缺水的庄稼,就如同人体缺钙那样精神萎靡不振。

    可现在如同是喝了钙水般庄稼颗颗劲头十足,尽力伸展叶子,精神抖擞得展现着各自的魅力,着实招人喜欢。

    村民们一听说打了两口井,各个小队长们带领着社员们从地里下晌回来观看的人流,那是一群又一群往井边赶来瞧呀。

    牧野花村的人们眼神里透出激动,望着井口处源源不断地喷射出的水,犹如喷射出一片片洁白的云朵,又如吐出白雾般飘飘渺渺。

    村里的大爷大妈们喜极而泣。

    老支书和老婆王大丫在前面走,后面跟着张支书的爹娘,还有张茂盛、李鸿运、郭爱山……

    这些老人们走到这儿一看,嘴里一直都赞不绝口地说:好啊、真好啊!

    人们久久不愿离去了,有许许多多的八十多岁的老头儿和老太太们弯着腰,弓着背,赶来水井这边观看稀罕物了。

    还有九十多岁拄着拐杖颤颤巍巍走过来,他们纷纷说要亲眼目睹为快呀!

    一群群的小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瞧见喷云吐雾的井水,拍着手又是蹦啊又是跳呀,又是笑,甭提有多欢喜了。

    次日,当村民们看到水浇了的庄稼和没浇的庄稼一对比,大家发现迥然不同呀!

    没浇过的叶子尖端挂着黄色,显得“腿软无力,没有精气神儿”。

    而浇过的苗儿浑身翠绿,显得“昂首挺胸,精神十足”。

    从此,人们就更加的喜欢这两口井了。

    特别是村里姑娘们、媳妇们都端着一盆子的脏衣服,趁着浇地的水,来这儿冒着热气的井水洗衣服。

    以前都是在大坑里浑浊的水洗衣服,可没这儿的水清澈,更没有这里的水干净卫生。

    张支书一看,他马上找来几块大石头放在井水边沿上,给她们当搓板用。

    他发现能在这儿洗衣服的空间很小,就马上砌起一个大水池子,让村民们都来这儿洗衣服。

    ……

    张光明每天忙于公事,对家照顾不周,但他对孩子们的教育从没有半点松懈。

    他常常在饭桌上,引经据典地来教育孩子们。

    他常常从古论今讲一些哲学家的故事、天文学家的故事、医学家的故事、文学家的故事。

    他为了让孩子们尊师他给孩子们讲了《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故事。

    他为了让孩子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给孩子们讲了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故事。

    他教育孩子们,要认认真真的学习,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玩就玩个尽兴,要学就学个专心。

    教育她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踏实、对人要谦让、要有爱心、要尊老爱幼、要尊敬长辈……

    只要一下雨他就有时间了,就会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