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降赋税、清隐漏-《我真是大昏君》
第(2/3)页
本来想悠着来,过个消停年再说的。可这帮贱皮子,非逼朕发飚!
朱由校放下手中的文件,觉得顶多再过一年缓冲缓冲,就能推行摊丁入亩了。
当然,这个摊丁入亩与历史上还不太一样。而且,还要看整体的形势,内部的,对外的,应该是一个综合的考虑。
而更关键的还是对外战争的结果,不断的胜利既能振奋民心士气,还能增强自己的威望。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嘛!
没有英明神武的万岁爷,哪能扭转辽东败势?不仅边关息警,更压得东虏难以动弹。
所谓“君明则臣直”,就是说先有明君,后有贤臣。换到国家兴衰上,也应该差不多吧?
朱由校突然苦笑了一下,恐怕只是罗织罪名“杀士坑儒”就坐实了昏君之名,难以洗白了呀!
正在此时,王体乾匆匆而进,呈上由登州巡抚袁可立奏来的辽东军报。
朱由校赶紧打开阅看,脸上慢慢浮起欣悦的笑容。
奏报中先说了旅顺之战,明军击退了建奴两旗的进攻,在天寒地冻前构筑起四道防线,实现了纵深防御,基本上稳固了对旅顺的占领。
然后是东江军其他各协的作战经过和具体战果,除了抢回数万辽民外,最大的战绩则是毛承禄的特遣队。
大小十余战,斩首四百二十三级,俘虏男女真夷六十九人,不日即押送进京献俘阙下。
“着内阁议赏。”朱由校笑得畅快,把奏报递还给王体乾,说道:“应该能过个消停年了。”
“有此捷报,过年自是更添喜气。”王体乾谄媚地恭维道:“全是皇爷英明,前线将士粮饷无忧,方能用命沙场。”
朱由校笑着微微颌首,觉得这说得是事实,没啥可谦虚的。
要不是自己百般筹划,四下划拉,哪能在大半年的时间里,让东江军装备齐全,战力大涨?
有了大半个金州这百十里的陆上基地,对建奴的牵制更加有力,兴许就使其冬季攻势破产了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