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用汉兵、备火器-《我真是大昏君》
第(2/3)页
首先,朝鲜虽然相助明朝,但自萨尔浒之战后(老奴放回了五千朝鲜俘虏),便再未出兵直接参与战争。
现在后金对付明朝尚且吃力,蒙古诸部又不安分,攻打朝鲜实在是节外生枝,给自己增添敌人。
其次是打败朝鲜军队容易,占领朝鲜大片土地也不太费力,但降服不容易,消化更是困难。
最重要的还是明军能坐视不理嘛,显然是不可能的。至少要出动两万人马吧,来回需要两三个月吧,再来一次四面围攻,怎么对付?
再说了,不打威胁最大的东江军,你去打朝鲜,不是主次不分嘛?从地瘠民穷还多山的朝鲜,除了人口,你又能抢到多少物资?
努尔哈赤已经不知道考虑权衡过多少遍了,觉得要打也是先东江军,然后才是朝鲜。
当然,冬季进攻的目标不只一个,由最初的宁远、觉华,到东江军盘踞的义州、铁山,再加上现在的辽南旅顺,已经是三个选择。
而从抢掠的目标来说,首要目标应是宁远、觉华;要从去除威胁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东江和旅顺。
但打东江不容易,最多是把东江军从义州和铁山赶到海岛上,损伤不了他们的根基,还会卷土重来。
而且,攻下义州和铁山,也无法派兵驻防,至少长期守卫是不可能的。
辽南旅顺嘛,调集重兵前去进攻,应该能够攻下来。但按照阿敏、代善,以及扬古利的描述,伤亡惨重或是不可避免。
关键是付出重大伤亡重新占领了旅顺,实际意义又有多大?本来就是弃守的,再抢回来就能长期驻防了?
努尔哈赤轻抚额头,发现东江和旅顺都有些形同鸡肋。
如果只是占地盘,而不能消灭或是重创明军,也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其骚扰袭击的威胁。
其实,努尔哈赤的纠结和苦恼,以及目前东虏的处境,并不是因为朱由校的计策多么高明,而是国力较量的结果。
历史上,在袁可立任职登抚的数年时间里,便多次打败后金军,相继收复旅顺、金州、复州,以及望海堡和红嘴堡等战略要地。
史载:“四卫已空其三,沿海四百余里之地奴尽弃之而不敢据,所余者酉虏千人而已”。
连努尔哈赤对袁可立建立的海上长城也是无计可施,只能蜷缩蜷缩再蜷缩,缩了好多年。
如果袁可立能多干几年,如果明廷继续以钱粮支持东江镇,如果不是把大量钱财物资投入到宁锦防线那个无底洞……
如果这些如果都能实现,不说能成功平辽吧,至少也会让建奴实力大损。
历史没有如果,但有朱由校,还有得到重用和支持的袁老师、熊大臭嘴、毛大队长,以及象张盘、何可纲、金国凤、杨国柱等忠勇战将。
所以,东虏的处境比历史上更困难,努尔哈赤也是更加烦恼,甚至是郁闷愤怒。
扬古利想为汗王分忧,也曾苦苦思索过对策。在他看来,暂时收缩,或者叫诱敌深入,才是上策。
后金军在野战上占有优势,那就要争取到机会来发挥。而攻坚的伤亡,不是后金军能够承受的。
“汗王。”扬古利拱手道:“依卑职之见,可学明军收缩战术,以诱敌深入,再施以雷霆打击。铁骑驰突、野战无双,正是我军之长,必可击败冒进之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