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团和气-《我真是大昏君》


    第(3/3)页

    辽西、辽南基本上连成一片,兵力最强;皇帝又派出了京营飞骑,暂时分派在辽西和辽南,意思已经是相当明显。

    如果自己再坚持要求增兵,以攻打建州为主要目标,然后聚歼建奴于辽沈,恐怕就有违于万岁的意旨。

    所以,毛文龙先说出主动配合,就比袁可立提出要求,更加好看。同时,这也是一种捐弃前嫌的表示。万岁知道了,也定是欣慰。

    当然,要说毛文龙没有私心,那也是不对的。他考虑过以后的事情,觉得现在不争功,对将来大有禆益。

    政治考量,虽然不是那么准确,但也是有所依据,不是胡猜乱想。

    袁可立、孙承宗两位帝师,十有八九是要入阁的;兵部尚书的位置,应该是没有人在资历上超过熊廷弼。

    这样一来,辽东以后他就是头子。以为平辽就万事大吉,马放南山了?毛文龙可不这么想。

    那个什么湄公省,毛文龙压根没听过,只知道是在海外。皇帝派人跑那儿占地,还能把大明固有的奴儿干都司给忘了?

    不出预料的话,皇帝要走上成祖的扩张之路,这是毛文龙的分析和判断。

    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辽东光军队就已经十几万了,多数都是要就地安置的,这从给予退役官兵大批田地的承诺,就能够得出结论。

    要是再加上回返故乡的辽民,所需要的田地就不是小数目。

    向东番移民,向湄公省移民,向海南移民,皇帝似乎找到了解决人多地少矛盾的办法。那广阔的辽东,会放过吗?

    对于毛文龙的表态,袁可立相当欣慰和满意,熊廷弼也很高兴。

    “建州被建虏视为龙兴之地,想必也不会轻易放弃。”熊廷弼好心地提醒道:“毛帅要牵制,也要防建虏增兵反击。”

    毛文龙拱了拱手,表示感谢,说道:“我军防卫严密,建虏欲攻,将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依建虏目前的实力,恐怕不能承受。”

    说到阵地防御,确实是明军的长处。胸墙壕沟,再加上犀利的火枪火炮,建奴已是数次吃亏,却并没有什么破解之道。

    最关键的还是建奴的人力太少,到了目前的状况,更是惧怕明军以人换人的战术打法。

    “但我东江镇缺乏机动兵力。”毛文龙话锋一转,开始要起了条件,“特别是飞骑,袭击建州,甚是重要。”

    袁可立和熊廷弼对视了一眼,因为之前就有过这样的猜测,二人的眼中却没有太多的迟疑。

    京营飞骑一万两千,分为辽南辽西两个集团,分由曹文诏和周遇吉统率。

    而东江镇没有分派,也是皇帝的意思,但并不是不能更改,袁可立拥有全权,可灵活布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