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论银(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回到明朝开工厂》


    第(3/3)页

    惊讶之余,也激起了钱磊的自信,他挺起胸膛说道。

    “因为除了在下之外,没有人能给公子挣那么多银子,如果公子信得过在下,有十万两为本,在下保证一年内可以吸引存款不下100万两,外借利息不少于20万两!”

    看着颇为自信的钱磊,施奕文稍微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

    “其实,对于经营钱庄,我倒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办钱庄本身的目的就是盈利。用吸收公众存款来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贴现等,这些都具有一定风险……”

    凭借着超过时代数百年的见识,加之这两天也在空间图书馆内,看了不少与银行经营有关的书籍,对于如何经营钱庄,施奕文自然也有“自己”的看法,不过只是随口道出几种经营的想法,钱磊就被惊讶的瞠目结舌,原本还极为自信的他,这会更像是个学生似的,认真听取着公子提到的钱庄的经营办法。

    “……再就是银两。”

    朝钱磊看了眼,施奕文问道。

    “钱二柜,你随身带着戥子吗?”

    “戥子”专门用来称量金、银的小秤,装在一个折扇长的木盒里,制作的极为精巧,称量精度是以毫克计。如果说,来到明朝后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恐怕就是大家都随身带着戥子、钢剪,他们会根据所购货物的价格把银锭铰成大小不等的碎块。每个碎块都需秤出重量:买卖双方都使用戥子称重。

    而且还会在腰带上系一个类似铜铃一样的东西,里面装有蜡块,用于收集铰下来的银屑。银屑积到一定数量,只要熔化蜡块便能回收银子。

    商人如此,穷人也是如此,因为只有双方过秤,过自己的秤,才会放心些。也就只有像施奕文这样不差银子,而且觉得这种事情比较麻烦的主,才会不随身带“戥子”。

    钱磊不但带有“戥子”,甚至还有一柄小钢剪,瞧着他备着的这些家伙,施奕文直到现在仍然记得,当初看到大家熟练的剪银、称银时的惊讶。现在瞧着这些东西,他忍不住反问道。

    “钱二柜,你觉得像这样,但凡买东西的时候,大家都互相用“戥子”称一称,还要再验下成色,要是成色差了,还要克扣些色银,这样麻烦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