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隔窗忽闻古今争-《大汉光武》
第(2/3)页
“是嘉新公!怪不得仆人们提醒我不要乱闯!”刘秀眉头立刻皱紧,脸上也浮起了几分警惕之色。
嘉新公乃太学的祭酒,原名刘歆。后来为了避大汉皇帝的讳,改做刘秀。此人有过目不忘之才,自幼跟在其父身后校对皇家藏书,对很多经典著作都倒背如流。见识也极为广博,半生阅尽诸子百家。
照理说,如此一个博学多识的人,应该懂得兼容并蓄才对。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嘉新公的学术上的主张,不仅继承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观点,而且更进一步,力求复古!认为当世所传学术著作,大部分都曲解了古圣本意。必须根据古本,大力斧正,才能确保圣人之言不失,圣人之道再度大行于天下。
这种观点,自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然而当时汉朝的辅政大臣王莽,却如获至宝。力排众议,授予了此人河内太守的显职。并且在大新朝取代大汉之后,又封其为国师。
国师主张学术复古,皇帝主张尽复古制,这一臣一君,最近几年倒也配合得相得益彰。只是本届大新朝的百姓实在“不行”,体会不到皇帝和国师两个的良苦用心。所以随着古制和古学的不断推进,他们的怨言越来越多。更有甚者,居然落草为寇。并且编造了“出东门,不顾归五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这种“大逆不道”的乡谣!
所以圣明天子王莽,为了三代之治重现。一方面着令严尤、王寻等名将率领大军,四处“安抚”百姓。另外一方面,则着令嘉新公刘秀带领饱学之士,著书立说,阐述“复古”的深远意义,以求那些误入歧途者能幡然悔悟。
严尤、王寻两位将军都身经百战,对付那些手拿菜刀、竹竿的愚民,当然捷报频传。但嘉新公这边战绩,就相形见绌了。所写出来的一系列为复古摇旗呐喊的大作,非但未能得到乡野愚顽的认同,就连长安城内,也屡屡出现质疑的声音。
这些质疑的声音宛若蚍蜉撼树,伤害不了复古大业的根本。但蚍蜉如果太多,也实在有碍观瞻。故而嘉新公急需盟友出面相助,就把主意打到了已经致仕多年的许子威头上。
许子威这人油盐不进,早年还跟没接受禅让的王莽交情颇厚。嘉新公无法强行邀请他出山,只好采取迂回策略,先说动了老好人扬雄,打着探讨尚书的名义,前来登门拜访。
怎奈百密终有一疏,嘉新公知道许子威对当世所传尚书有颇多质疑,全力投其所好。却忘记了,中大夫扬雄也是个书痴。平素为人八面玲珑,一涉及到学术,就开始死较真儿。非但在尚书的真伪上,处处跟他针锋相对。并且很快将战火烧到了别处,除诗经,儒门其他三经,周易、春秋、周礼,竟无一幸免!
嘉新公拉扬雄来,是为了给自己帮腔,岂能允许其“临阵倒戈”?很快就忘记了初衷,跟扬雄战了个不亦乐乎。而原本在其臆想中肯定会跟他论战一番的许子威,反倒成了中间派。一会儿帮他战扬雄,一会儿又帮扬雄“摇旗呐喊”,玩了个不亦乐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