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林浩大概听得到一些英文,心里有一种淡淡地满足。其实就如这个记者说的,导演要想肆无忌惮地挥洒他的设计,那就要演员必须能完成他的设计,而不是让导演去改。 不然就跑那一场,那个长镜头拍那么多次,才让导演满意。但其实这一段非常出彩,快——慢——快的节奏,让林浩的发挥淋漓尽致。 陈恺歌在边上坐着很是欣慰,杨紫琼就纯粹是惊讶了。这种东西真的太难了,朴实但又有点古怪的飘忽,真的完全不知道他是怎么抓住这点感觉得。 正是因为他的这点古怪,让曾黎的“白梦”这个名字,以及她本人,给记者更多幻想。 他是一切事物的背景,或者映射。 而后随着剧情继续展开,就好像是他带领大家游览了一遍这四九城,让整个现场都慢慢沉醉在一种莫名神奇的气氛中。绝对不是映象里那种老旧落后的中国,但也不是欧美的繁华,而是一种莫名的东西。 一群西方人不明觉厉,除了幻想浪漫现实交错,该有别的东西,是什么呢? 陈导说我来告诉你吧。 这东西叫做文化,叫做底蕴,叫历史。 ... 气氛慢慢起来了。 接着,大屏幕上,第一次出现了冯远正,他小心翼翼地进来,要听相声。 “这台上的,怎么不是徐先生啊?今儿个该是他讲了,我为了来听这一场,你看。” 他撩起裤腿:“我这还摔了一跤了呢。” 然后过了一阵,满脸惶恐:“怎么回事...这,这,这怎么能拿来开玩笑!” “唉,怎么能这样呢?” “不能这样啊...” 又是一个绝对眼前一亮的人物登场,而随着他的登场,曾黎的画面开始大量减少,更加印证了记者们对她是一个梦幻的猜想: 一个搬家公司的老板,拥有这么华丽服装,又是物质的女子?这种外在美丽和内在不和的矛盾,或许正是这个搬家公司老板精神不正常的幻想? 嗯,电影在不同的人眼里是不同的。 或许这个美丽的女子是一场梦,又或许就真的只是嫌弃他公司员工罢了,这种虚幻与现实交错的京城,让整个电影变得更加迷醉起来。 所有人都沉醉其中。 ... 《百花深处》真的非常棒,陈导也不愧是巅峰时期的陈导。 老实讲陈导之前说,他做了一点“小修改”,林浩不以为意地忙着《活埋》。但现在看,特么这叫小修改?林浩这个人物到现在终于是点点滴滴立了起来,然后到分手的那一刻瞬间炸裂开来。 更多的不是他的表演。 而是电影这么多分钟的堆叠。 夕阳下,他在漫天的红霞里远望着分手的女友,眼神抓的他自己都心里很紧。 白梦走了。 整个画面不知道第多少次回到了现实,但这一次却更加真实且蜂拥而至:想单干的手下,忙碌的搬家,现代的社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