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锡箔制镜-《大唐朝请郎》


    第(2/3)页

    韩监丞拿了玻璃块儿敲了敲感觉了一下,发现还是挺坚硬的,比他想像的要好很多。

    “边角余料可回炉重炼,没有耗费。”

    张军拿起一块玻璃看着说:“只是要多加小心,破碎后极易伤人,不可用手直接拾取,要仔细打扫后用麻布抹过,坊内诸人不可赤足,亦不可徒手操作。”

    工坊主簿在一边快速的把张军的话记录下来,以后这就是操作手则了。

    “锡箔可备好了么?”张军用麻布仔细的把玻璃板擦拭了几遍,反复的查看是不是干净了。没办法,这个时候只能靠眼睛。

    杂役把提前准备好的锡箔一应物品拿了过来,张军开始操作。制作水银镜片。

    其实相当简单,就是把玻璃的一面涂上蜡,把锡箔覆到另一面上,用软毛刷子弄平整,然后放入箱内,再把水银倒上去。

    水银可以溶解锡,让它牢牢的吸附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锡膜。

    等一会儿反应结束,把玻璃板取出来,一块水银镜片就完成了。

    事实上水银镜片的反光性并不是太好,现代的镜子要么是纯银的,要么是铝膜的,还有合金膜,水银溶锡工艺在六十年代就淘汰了。

    但是在这会儿,在大唐,这就是神物。

    镜子虽然起源特别早,到大唐这会儿已经度过了好几代,从黑曜石过渡到了白铜镜,也采用了灰锡技术,但终归是金属镜,清晰度反光性都相当有限。

    这会儿韩监丞等人围着张军看他操作,镜片拿出来的时候又是背朝天,还谁也没有注意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张军把镜片扣在桌子上的麻布上面,叫来杂役用油漆把水银锡面仔细的涂封,又很奢侈的用火漆封上了边口。

    “可有木作?”

    “有,仆下去传。”

    另一边,几个匠作配合着杂役把一张一张的玻璃烧结了出来,小心的抬到木架上。这一会儿已经五张了。

    高炉里空了,需要重新加注原料。

    张军估算了一下,这一座炉一天下来能生产差不多一百二十片一米乘六十的玻璃板儿。

    “若是有需要,可以增加厚度,”张军给韩监丞讲解:“若有寸厚即可做瓦了,通透性要稍差一些,但仍可透视透光。

    若是想增加硬度,只需裁好尺寸后回炉锻烧,再使之迅速冷却下来即可。只是某却是未想到迅速冷却的法子。”

    “可以覆水么?”

    “不行,”张军摇了摇头:“会炸裂,只能用风,但普通之风达不到结果。”

    这就是钢化玻璃的制作工艺了,二次锻烧后用冷风迅速降温定型,什么都不用添加,就是如此简单,但是却相当不容易达到。

    木作来了,张军结束话题,把木匠儿招到近前让他看扣在麻布上的镜片。

    “你按此尺寸做个四边框,能把此物放进去卡住就好,背后再以软木条固定即可。无须纹饰,只要平整光滑。”

    木匠作看了一下,取铁尺量了外廓尺寸但回去制作了。这东西简单,一会儿就好。

    “郎君是试验镶嵌?”韩监丞看着扣在桌上的镜片好奇,不知道郎君刚才鼓捣了这么一番到底是要干什么。这已经不通透了呀。

    张军微微一笑:“丈人莫急,稍后便知。方才某的操作丈人可是看明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