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诛三蠹-《乱世栋梁》
第(2/3)页
就这么被人捅了无数次后,他适应了,也有了经验,渐渐有了判断以及‘预知’能力。
然后就是例行锻炼,增强力量,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既要能“眼疾”,也要“身快”。
锻炼反应能力的方式,也和后世常见的拳击训练差不多,他没练过拳击,但在短视频流行的年代,接收的信息量很多,其中包括拳击爱好者的炫技。
常见锻炼反应能力的方式,一是用弹力球,二是用旋转棍,所以李笠就拿来用。
弹力球,就是头上戴着头带,头带的前额位置用牛皮筋系着个小球,牛皮筋的长度略小于臂长,然后双手握拳,向前方击打小球。
击打力度越大,小球回弹速度就越快,如果反应不过来,很容易被弹回来的小球砸脸。
至于旋转棍,就是一个竖着的立轴,下端是一个可以灵活转动的横棍,横棍的末端扣在立轴上,可以灵活旋转(水平方向)。
练习时,用拳击打横棍前端,横棍受力,就会绕着立轴旋转,从另一个方向扫过来,这个时候,得将其打回去。
就这么来回击打,击打的力度越大,回扫的速度就越快,如果反应不过来,手就会被回扫的木棍砸中。
李笠就这么练,坚持练,练习成果,就是蔡全在一丈六的距离上,用二丈长的长棍捅(刺),怎么捅都捅不到。
这么长的棍子,使用者拿在手中要捅人,预备动作很明显(相对而言),且速度较慢(相对而言),所以对于进行了高效训练的李笠而言,躲避起来较为轻松。
不止是他,梁森以及许多青壮都在进行这种训练,效果是很不错的,彭均也在练。
“你练躲槊法...莫不是打算骑战?”蔡全问道。
李笠点点头:“是呀,将来报效国家,说不得上阵厮杀,若能策马驰骋沙场,想来立功的机会会更多。”
战场上,只有骑兵才会频繁用到“躲槊”这种技艺。
因为步兵都是持矛列阵,作战时左右都是人,肩并肩,和敌军结阵长矛兵对捅,个人是别想左右躲闪的。
骑兵就不同,骑战时(混战),双方持槊互捅,如何避开对方刺来的槊,这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而骑兵冲击长矛兵,如何避开长矛,也是骑兵必然考虑的问题。
当然,小股步兵交锋,散兵白刃战,长矛对长矛,长矛对刀盾,也有躲槊(矛)的必要,譬如单刀对长矛,本来使刀者就落了下风,若是连躲矛都做不到,那就只有死。
蔡全见李笠说得头头是道,且三年时间,就练出如此本事,只觉自己多年苦练似乎事倍功半,有些郁闷。
李笠继续讲解:“其实长杆兵器可看做杠杆,对于使用者来说,长杆兵器是费力杠杆,蔡兄还记得什么是‘费力杠杆’吧?”
三年前,李笠向蔡全提过“杠杆原理”,并进行了一番解释,托名“克虏伯亲传心得”。
“呃..记得吧。”蔡全挠挠头,若不是李笠当年说这是克虏伯亲传心得,他还真记不住什么是“费力杠杆”。
李笠开始讲自己的心得,要用物理知识,‘分解’槊(矛)法的各种动作要领。
长杆兵器(矛、槊)的使用,脱离不了物理常识,对于使用者而言,长杆兵器就是费力杠杆。
交锋时,对手施加在杠杆远端(矛头)一份力,那么使用者就得花数倍的力量,才能和对方僵持。
不过,费力杠杆的好处是省距离,所以,使用者只需要让杠杆(矛)的近端(矛的尾端)画一个鸡蛋大小的小圈,那么杠杠的远端(矛头),就会划出脸盆大小的圆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