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捕风捉影-《非酋变欧之路》
第(2/3)页
能看出来她现在还不知道原主的两个弟弟是否将来一定很有大才。
不然她做的应该早点除了自己,或者早就和陶家打好关系,她并不太聪明。
另外因为凌霄的插手也无法确定三郎、五郎的成就,这一点凌霄自己都不怎么确定。
后世中曾经有人专门研究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说母亲的智力大大影响了孩子的智力水平。
但遗传时有着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在某些时候不等于爹娘聪明,孩子就一定会继承长辈的能力。
还有一些人倒是继承了父母的聪明,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比如说纸上谈兵的赵括。
赵括作为鼎鼎有名的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赵奢的儿子,一生下来就有父辈的名声在,也有聪明的大脑。
他年轻时就熟读兵书,在谈论战术时十分厉害,一般人在口头上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就连自己的亲爹赵奢也是辩论不过他本人。
在秦赵两国开战期间,作为老将的廉颇知道赵国的力量上比不过秦国,就坚守阵地死活不出战,秦国就决定使用计谋以换掉廉颇,于是赵国大王就准备启用赵括。
此刻赵括的父亲已然亡故,但其母还好好活着,知道这个消息后知道大事不妙,她根本就没有看好自己的儿子,就去找赵国大王,说自己儿子的本领不行,坚决要求换个人领兵作战。
而之所以赵母不同意儿子去前线打仗,并不是她自己就精通兵法,而是依据她多年的生存智慧,她说自己夫君在时大王给予的赏赐大都是给了地下将士,让他们奋勇杀敌,可儿子赵括得到赏赐后根本就没有想着分给将士们,而是带回自己家享用。
所以赵母得出来那个结论:儿子领兵打仗是根本不行,这对赵国来说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事情。她出来反对一方面是为了大王着想,一方面为了儿子着想,这样子可以保全自己的儿子。
但此刻的赵国已经打算换下廉颇,根本就没有其他将领领兵,大王拒绝了赵母的建议,还是起用了赵括。最终长平之战爆发,赵国在这一次的战役中一败涂地。
当然在这一次的长平之战中,赵括本人并不是没有一点闪光点,如果给他机会成长,说不定他会改正自己的缺点,成为一代名将。
毕竟每一个人都会犯错,可惜的是赵括他就没有机会改正自己的错误,因为长平之战的最后失败是绝对无可挽回。
在他决定接受大王的指派前往边城接替老将廉颇的职位,从而改变廉颇的战斗策略就预示着他的结局是败。
而赵括改变廉颇的战术策略,一方面是想要证明自己比老将强,也因为是赵国大王和权贵们的意愿。
他们并不想着和秦国人相持下去,只想着怎么快速了结,并最终是取得这一次的战斗胜利。
毕竟每一场的战争都是要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要是早点结束的话就可以省下很多钱。
可以不需要花费更多的粮食和武器装备,而这一切固然有那些赵国权贵的想法。
但更多是秦国人想着速战速决,发现廉颇龟缩在边城的策略对秦国影响很大。
这样子就无法大量消耗赵国的兵力,从而让赵国保持足够的战力。
秦国就专门去赵国去宣传对持下去对赵国的影响不好。
最终导致赵国权贵们感觉老将廉颇就是投降派。
让赵国的大王放弃了对廉颇的信任与支持。
在赵括接受这一次的主帅后。
就代表着这一次的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就算是赵括熟读了兵书,还难倒过自己的父亲。
但等于他上了战场就是常胜将军,真正的战场瞬息万变。
兵法有用,但不等于一成不变。是攻是守,需要统帅的智慧。
其实赵括就还没有成长起来,他就如同是个很有潜力的围棋苗子。
就算是他再聪明,在第一次遇到职业赛的老手,绝大多数情况也是必败。
赵括遇到的是秦将白起,有来自赵国内部的巨大压力,让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可以说如果他能够在长平之战上取得胜利,那他本人一定是所谓的天选之子,这才能做到。
由此可见很多人不走到最后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将来会怎么样,凌霄就不知道两兄弟未来会怎么样。
即使他们有潜力,有那个机会,但她也无法确定两个人一定会成长起来,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着太多的不确定。
所以十二娘有些想的太多,让凌霄看十二娘带着一些审视,她在邀请自己参加她的及笄,会不会也是有一定原因?有可能的。
比如说自己就是在及笄礼遇到和大家格格不入的十八娘,后来还成为好友。之前她还没有想多,但不知道为什么凌霄此刻却感觉不对劲,怎么看都感觉她和十八娘的相识被人设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