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冷遇-《红楼春》


    第(2/3)页

    反倒是王守中的父祖亲辈都在琅琊,遭逢劫难。

    最遗憾的是,王世英那一支根基虽在京中,却是琅琊的主事人,一应勾当,皆为王世英次子在琅琊操持。

    王守中这一辈,主要在掌管恒生号,这一回,阖族死绝。

    若非如此,林如海也没有那么多银子,来赈济整个山东……

    而王守中显然没想到林如海竟知道他的表字,还会如此温和的待他,一时间眼睛一酸,就落下泪来,跪倒在地泣道:“小人叩谢林相,诛灭白莲,为我琅琊王氏报仇雪恨!”

    林如海叹息一声,道:“蔷儿曾与老夫提起过你,说你虽行商贾事,然心中却有义侠之心。你年纪还轻,遭逢此大难,还需坚韧。若有甚么难处,可去寻贾蔷。此次前来时,可曾见过他?”

    王守中闻言一怔,道:“林相莫非不知,良臣因当街诛杀罗荣长子,被打入天牢……”

    不等他说完,魏永忙起身道:“相爷放心,宁侯在京很好,虽因提前杀了罗斌被打入天牢,但有皇上和娘娘护着,还有恪和郡王日夜前去探望,绝无大碍。另外,下官南下时,皇上已经决定放出宁侯了。”

    林如海闻言,沉吟稍许后,缓缓道:“老夫记得,刑部尚书祝苍,是罗荣门生。你说蔷儿没有大碍,那还是出了些变故?”

    魏永没想到林如海这样敏锐,忙低头请罪道:“此事皆下官之过,忽略了此节。还是皇上想起后,即刻让下官将宁侯送去诏狱。宁侯杀三人,废三人,重伤二人。”

    他说完话后,林如海便一直没有开口。

    原本温润亲和的林如海这一沉默,顷刻间,就让魏永、曹叡和王守中三人感到莫大的压力!

    虽然都中市井中皆被至圣先师显灵,降甘霖庇佑血脉的传奇故事所吸引,但在官场上,却无人不为林如海此次的功绩所惊艳钦佩。

    而更显然的是,林如海回京后,隆安帝对其圣眷之隆,只会更上一层楼!

    若非韩彬韩半山三十年来历遍大燕边塞最穷苦的数省,清望无双,那么隆安朝第一宣力功臣到底是谁,还真不好说。

    即便如此,林如海也绝对是他们得罪不起的存在。

    魏永即便是天子心腹,是天子信任的爪牙,但他再明白不过,在隆安帝心中,他和林如海之间的差距,完全没有可比性。

    因此魏永躬身咬牙道:“祝苍之事,下官必给相爷一个交代!”

    林如海闻言,却叹息了声,摆手道:“罢了,无旨意,你最好莫要妄做任何事,不然,老夫先不饶你,皇上也不会。此事,也算是让蔷儿长个教训罢。”

    顿了顿,他道:“等曹侍郎处置完圣府事,老夫与汝交接罢,就启程回京。曹侍郎,至圣苗裔事关重大,自然要小心谨慎。但是,汝身上更要担负起齐鲁之地数百万黎庶百姓之民生赈济。不可轻忽,更不可大意。山东交给你了,若再出分毫差池,罗士宽之辈,便是前车之鉴!”

    这话之重,让曹叡瞬间身寒,躬身道:“下官明白,只问明白孔赵氏的生辰出身,及幼子的出生详情后,即可记录回京,至礼部登记造册,准备封公大典。最多明日,便可交接山东事宜。”

    “如此,大善。”

    林如海微微颔首,心中那块石头,也终于彻底落地。

    其实,若无那场甘霖,此事扯皮打擂的地方,实在太多。

    但连林如海都未想到,会突然天降大雨。

    有了这一场,山东灾民无复忧矣。

    从一开始,他盯上的,便是六族囤积的粮食……

    ……

    宁国府,宁安堂。

    这座宁国府的正堂,贾蔷极少进来。

    倒不是因为他觉得这里还残留着贾敬、贾珍的影子,他入主宁国后,第一件事就是让人将宁安堂重新修缮了遍。

    只是觉得此堂太过富丽华贵,没有生活气息。

    不过,今日他却让吴嬷嬷,将贾母、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李纨等人引入宁安堂。

    又让人连贾政、宝玉、贾环之流一并叫来。

    贾母一行人行至宁安堂时,发现贾蔷并贾家姊妹们居然没有在此相迎,心里便是咯噔一下。

    由此便可知,贾蔷是个甚么样的态度。

    又过了稍许,待看到贾政、宝玉、贾环也被叫来后,贾母脸色愈发凝重。

    她沉声问吴嬷嬷道:“你们侯爷呢?我来这里,他倒拿起身份,不来见我?”

    凤姐儿也有些不解,毕竟不管怎么说,贾蔷这个爵儿,起初是贾母做主,强与他的。

    更不必说,黛玉更是因为贾母强命他送去江南,二人才相识的,算是媒人。

    尹家那档子事,若非贾母逼迫,也未必能成。

    有这些渊源在,总要留些体面才是。

    再者,贾母虽然偏爱宝玉许多,但对贾蔷来说,也算不错。

    吴嬷嬷躬身道:“老太太,侯爷才从诏狱出来,此刻应该还在沐浴更衣。”

    王夫人皱眉道:“那我们府上那些姑娘们呢?她们不知道老太太过来么?”

    吴嬷嬷忙道:“奴婢去告知侯爷时,姑娘们都不在,她们往四姑娘院子里去了,收拾包袱,准备晚会儿去城外桃园庄子上。侯爷说,晚熟的秋桃熟了,天气又转寒,正好去庄园里洗温汤。”

    贾母闻言心里沉闷,邢夫人气道:“他们倒是会享福受用,却把大老爷送去边关吃沙子,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贾母不耐烦喝道:“你就少说两句罢!这会儿知道怕了,先前起贪心时怎不知道怕?我怎么说都说不伏你们,如今知道这是个不好惹得了!”

    喝罢,同凤姐儿道:“你去同蔷哥儿说,就说我们在这等候他的大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