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九章 宗室的土地-《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2/3)页

    从这个谥号上就能够看得出来,这个鲁王的为人如何。

    这一代的鲁王,是鲁肃王朱寿镛,朱颐坦四子。

    在他之前的鲁王,是朱寿镛的三哥,他三哥之前的是二哥。至于朱寿镛的大哥,比他爹死的还早。

    前面的二哥和三哥也都没有留下子嗣,所以鲁王之位一直都是他们兄弟几个之间继承。不过鲁王一脉,那可是比福王一脉要强大的多了。

    在出京城之前,朱由校查看了一下明朝宗室的文碟,这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大明朝的皇室实在是太能够生了,吓得朱由校都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不说其他的,庆成王光儿子就多达一百余人,女儿更是不计其数。

    随着宗室人口的迅速增加,宗室领取的俸饷总数目巨大,禄米拨给的总数远超出国家各地一年的岁供京师的粮食。

    国家也因之背上沉重的负担,如山西地方财政收入为一百五十二万石,而山西王爷们每年消耗的俸禄为三百一十二万石;

    河南年财政收入为八十四万石,而需要供给王爷的是一百九十二万石;

    成都附近州县土地七成都在王府名下。

    只要一个省有一个藩王,那么这个省的粮食就不够,百姓就吃不饱肚子,土地也会全都归这些藩王。

    最关键的还不是这些王爷,而是他们的孩子。

    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

    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长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视二品。

    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不说其他的,大明朝的奉国中尉、辅国中尉数量就足够庞大,这些人每个月都会从朝廷领大量的米粮。

    如果仅仅是如此也就罢了,这些人在地方上还大量的侵吞田径用来维持自己的奢侈生活。

    他们传承了二百多年,开枝散叶得开出去多少?

    一省土地供养一系藩王恐怕都不够。比较有名的蜀中,蜀王一系在蜀中居然占据了蜀中近七成的土地。要知道,那可是成都平原沃野千里。

    所有的百姓全都是蜀王他们家的佃户,蜀王他们的奢靡生活全靠压榨百姓获得。

    大明朝一共实封了六十多位亲王,将近一千位郡王。

    最多的是周王府,封了七十二位郡王;鲁王府不算多,有二十三位郡王。

    这些郡王又不断的生子,每一个要分出一个大家族。到了今时今日,大明朝朱家子孙,多达一百多万。

    朱由校还记得自己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那是什么表情,心里面是一种什么感觉。

    看到这些人每年所需要的开销之后,朱由校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还要感谢当年万历皇帝,感谢张居正的改革。

    万历时期,因宗室繁衍过巨,遂减岁禄,并限制继承。亲王由旁支入继者,取消旁推之恩。

    原为郡王者,除嫡长子外,其余各子仍袭镇国将军爵位,不得进封郡王;镇国将军入继者,其余各子仍袭辅国将军爵位。此外,由郡王入继者,原郡封再袭之例也被取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