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章 出宫,韬光养晦-《太子有疾奴家有药》


    第(3/3)页

    第二日一早,刘太后打发了两个年长的女官来乾元殿,说要跟去大相国寺服侍赵祯。

    赵祯懒得理会,只管盯着忘忧被背上了马车,由袁妈妈和紫芸两个人照顾方登上自己的龙辇。宋嬷嬷以佛门净地不宜奢靡铺张为由,把乾元殿大部分人包括刘太后送来的两个大宫女一并都留下,只带了几个信得过的小太监出宫服侍。

    “姐姐,我们这是去哪儿?”忘忧还有些发热,神思有些迷糊。

    紫芸忍着眼泪低声说“陛下嫌乾元殿太热,带着咱们去大相国寺避暑。咱们这是出宫去呢。”

    “大相国寺……是个避暑的好地方。”忘忧点了点头,又伏在紫芸的肩上睡去。

    “嬷嬷,忘忧不会有事吧?她都昏睡了一夜了,到这个时候还是这样,这可怎么办才好呢?”紫芸担心地问袁妈妈。

    袁妈妈忙安慰紫芸说“不会的,这药是张太医的独门配方,止血凉血,清热解毒,效果是最好的。上次的烫伤那么厉害,也是用这个药敷着,五六天也便好了。等咱们到了大相国寺,再煎了汤药给她喝下去,保证好得更快。”

    “我们终于从那高墙之内出来了。”紫芸看了一眼车窗外,长长的叹了口气。

    大相国寺是皇家寺院,一直享受皇家香火。殿宇华丽,院落幽深,是修身养性的最佳所在。

    贤王拍赵承泓提前过来安排,赵祯的龙辇在寺院门口一停,寺院的主持跟赵承泓等人便迎上来行礼。

    “大哥。”赵祯拉起赵承泓,低声说“辛苦你了。”

    赵承泓忙躬身说道“陛下这话臣可不敢当,这是臣分内之事。陛下,您避暑的院落已经安排好了,请吧。”

    赵祯回头看另一辆马车,赵承泓摆摆手,有两个小厮抬着一定软轿放在马车跟前。紫芸和袁妈妈把忘忧从车里扶出来送上软轿,由小厮抬着进了寺院。

    “大哥。”赵祯弟弟的叫了一声,方抬脚进了寺院。

    一行人穿过前院一路往后,进了一个幽静的跨院,院子里青竹蔽日,凉风习习,青砖灰瓦的屋舍,黑漆雕花的门窗,雪白的窗户纸,屋子里低调而奢华的檀木家私以及满满一书架的珍本藏书,无不彰显皇家寺院的尊贵。

    忘忧被送进西厢房安顿,赵祯则五间正屋起居。赵承泓亲自看着一切都安顿好,又打发走了主持师傅,方叹了口气,对赵祯说“陛下,你这又是何必呢?”

    赵祯走到坐榻跟前,一撩袍角落座,又指了指对面示意赵承泓也坐,方自顾拿起茶盏喝了一口清水,说“大哥,事情到了这一步,我还能怎么办呢?”

    “那陛下接下来有什么打算?”赵承泓盘膝而坐,打开茶盒取了茶来开始辗粉做茶。

    赵祯轻笑道“这里清净,最宜修身养性。就多读点书吧。对了,若是大哥有空,可以常来坐坐,咱们品茶,下棋,谈天说地,也算是人生一大乐事。”

    “陛下!您是一国之君,怎么能一直躲在这里读书下棋呢?”赵承泓皱眉说。

    “一国之君?登基了,坐上龙椅就是一国之君了吗?大哥,你应该比谁都清楚这里面的事情。”赵祯冷笑一声,扭头看车窗外的数十杆青竹,叹道“今天我们出宫,太后还送了两个宫女来,美其名曰照顾起居,可究竟是什么目的,无需多说你也该明白吧?”

    赵承泓无奈的叹了口气,把碾好的茶粉用茶筛过滤到一只建盏里。

    沉默了许久,赵祯忽然又说“大哥,能不能麻烦你一件事?”

    “请陛下吩咐。臣定当竭尽全力办好差事。”

    “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想让你从民间找个医术精湛的郎中来。让他隐去身份,过来住一阵子。”

    赵承泓心里以为赵祯是为那个被鞭笞的宫女治伤,于是点头应道“这事极容易的,陛下放心,臣一定办妥。”

    “好。”赵祯点了点头,又盯着窗外的竹子开始出神。

    自这日起,赵祯带着忘忧等人便在大相国寺住了下来。朝政大权由刘太后独揽,丁巍以宰相之名辅政,成为刘太后的得力助手,许多事情连贤王都插不上手了。

    几日后,赵承泓果然带了一个年轻的郎中过来。赵祯看着这个年轻的郎中,不由得眉头紧皱。赵承泓忙解释“此人姓张,名仲桓,祖上几代行医,而且游历甚广,自幼便行走大江南北,去过大理,去过西夏,也去过东北关外。行走江湖有‘医仙’之称。什么疑难杂症到了他的手里,都药到病除。”

    张仲桓摇头打断了赵承泓的话“这位公子莫要替小人吹嘘了。这看病还得讲究个医缘,然而这位贵公子与我,似乎没有这个缘分。”

    赵祯冷声说道“正好,我看你也不顺眼。所以,不是我找你看病,是另有其人。”

    “哦,这就好。”张仲桓点了点头。

    赵祯朝着旁边的宋嬷嬷使了个眼色,宋嬷嬷上前说“张先生,病人在厢房,请随我来。”

    张仲桓对赵承泓点了点头,随着宋嬷嬷至忘忧的住处。一看隔着纱幔,张仲桓便猜到病患是个女子,于是惊讶的问“这里不是寺院吗?怎么会有女眷?”

    宋嬷嬷提醒道“先生,请恕我直言。您只管看病治伤,诊金我们自会加倍奉上。其余的,您还是少打听吧。”

    张仲桓从善如流,没有再较劲儿,而是隔着纱幔细看忘忧背上的伤口——此时伤口已经结痂,旧的伤痕还没抹去,新的伤痕又叠加上来,她的后背真是狰狞得可怕。

    “嗯,这伤愈合的不错。既然你们自己有上好的外伤药,何必又找我?我的药也不会比这个更好了。”张仲桓摇头叹道。

    宋嬷嬷轻声说“我家公子的意思是请先生配一记除疤的药,毕竟是个姑娘家,留下那些疤痕实在太难看了。”

    “你们呀,想的太多。这身上的疤痕去掉容易,心里的疤痕呢?你们身在这佛门清净之地住着,怎么还这么想不开呢?”张仲桓说着,伸手拉过忘忧的手给她诊脉,半晌方皱眉说道“这姑娘的身子需要好好调理,绝不是背上那点疤那么简单。”

    宋嬷嬷一听,忙紧张的问“哟,这话怎么说?”

    “小小年纪便热毒攻心,肝郁难舒,若不好好的调理着,只怕不能长寿啊!”张仲桓说着,起身往外走。

    宋嬷嬷被这话吓得不轻,顾不得安慰忘忧便追着出去让张仲桓开药方。紫芸怕忘忧多想,忙劝道“妹妹只管放宽心,别听他胡说八道的。我看这人轻浮放荡,不像是个好郎中。他的话不听也罢。”

    忘忧摇了摇头,起身披上衣裳,叹道“我自己就懂医,如何不知道他说的话是真是假。”

    “你这几天一直这样闷闷的,饭也不肯好好吃,究竟是藏着什么心事呢?跟姐姐说说,姐姐替你排解排解。”紫芸帮着忘忧整理衣襟,仔细的扣好玉扣。

    “姐姐,我有件事情想要麻烦你。”忘忧拉着紫芸的手说。

    “你说你说,我一定给你办好。”紫芸忙答应着。

    忘忧拉着紫芸的手低声说“今日天色已晚,明天你找个借口出去,去琉璃街的翠墨书斋找余先生,跟他说我们过得很好,现在在大相国寺陪着陛下避暑。让他转告兄长近期不要回京,一定要跟刘家跟刘公子处好关系,万不可漏了马脚。”

    紫芸应道“好,刚好我需要买一些丝线回来做夏衣,明日早饭后我就出去,你放心,这件事情我一定办妥。”

    53536435814778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网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