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章 算计开闽三王,没有必要,更不应该-《唐末大军阀》


    第(2/3)页

    说起来王审知与王潮、王审邽兄弟三个,从河南一直辗转至福建地界的经历也是一波三折。他们被响应黄巢的屠夫王绪招募投军,却又被当时还为唐廷效力的秦宗权打得只能往东南方向流窜。

    也是摊上了个奇葩做领头的,生性狭隘好妒的王绪还有滥杀将士的恶行,尤其麾下谁的能力比他强,要杀;谁长得比他帅,要杀,谁各自比他高,还要杀...然而不止是王审知生得威武俊朗,人被赞曰“白马三郎”,连同他兄长兄弟不但文武兼备,也都生得一表人才......

    兼之王绪那等货色,为节省军粮,不许麾下携带老弱亲戚,而逼迫王审知三兄弟抛弃他们的母亲。这再也没法忍了,索性以下克上取而代之。

    然而就这么一支逃亡流窜的造反残部,在逐步占据福建全境之后,不但建立一方安定繁荣的割据政权,更会对当地会产生恩泽后世的影响。

    毕竟福建东面临海,其余三面环山。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人人都懂,受限于科技生产力的落后,福建相较于其它地区经济、生产力低下,也堪称文化方面相对落后的蛮荒之地。可是后来福建却一跃成为文化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成了后世常年中举霸榜的科考大省...如今的闽国国主王审知,连同他兄弟三人绝对可以说得上是居功至伟的。

    毕竟乱世时节,躲避战乱逃入闽地的文人学士也极为众多,除韩偓之外,王审知还陆续诚邀启用了翁承赞、徐夤、夏侯叔、黄涛、王淡、杨沂、徐寅...等一大批当世名士。闽国不但待民施仁政,还倡导文教、兴办学堂,于培养人才、教化黎民更是不遗余力,也正按后世史载评述:“文教之开兴,吾闽最晚,至唐始有诗人;至唐末五代,中士诗人时有流寓入闽者,诗教乃渐昌,至宋而日益盛”。

    要促成当地社会风气的转变,也将会是旷日持久,而且务必持之以恒的过程。李天衢暗付地盘大了,反而兼顾的要事太多,倘若换成自己治理闽地,多半也不会比王审知做得更好。

    而这般时节割据一方可称得上明君的,钱镠对浙江、马殷对湖南,他们施仁政于民,是功在当代。而王审知与他兄弟并称做“开闽三王”,他还被世人颂赞享有“八闽人祖”、“开闽第一人”的美誉,对于福建,则是利在千秋。

    所以李天衢心想就算自己最终的目的是建立大一统的治世王朝,可是福建那块地,就让王审知一直统治下去也好。至少他在位期间,闽地也不会是己方势力计划兼吞的目标。当地经济繁荣、时局安定,就让福建五州的文教风气继续能在王审知的治理下渗透到当地百姓的骨子里,仍能成为后世文风昌盛的宝地。

    而且李天衢也很清楚王审知虽割据一方,他对中原王朝的态度是“我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也”,彼此来往交涉可做君子之交,也不必暗地里提防猜忌,与闽国打交道只以怀柔安抚,必要时助其稳定局势便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