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黄豆直接拉到县城铺子里,伙计发好了一早上就能卖出去几箩筐。 豆腐不大好弄,一大帮子的妇人折腾了好几天,宁家庄子上的所有人家都跟着喝了好几天的豆浆,又吃了好几天的豆花,最后才终于是做成了。 因为黄豆收的并不多这豆腐就只往钱东来的酒楼里送,黄豆拉到县城,在县城做好了往酒楼里头送,隔个三五天才供应一板。 一板能切除十五块,一块就能做一盘菜。 煎豆腐,鱼头炖豆腐,麻婆豆腐,都是让钱东来卖出了天价。 宁弯弯盘算了下手里头的银子,自家盖宅子就算是造价高了点,预计五六百两就够了。 这些钱随圣旨赏下来的金子加银子就差不多了。 作坊里的钱是公账还不到年底分钱自然不好动,自家两个铺子这一年的收入,宁弯弯觉摸着也够开个火锅铺子了。 正好没过几天李师傅就把画好的图纸拿来了,宁弯弯一看,设计的甚是用心。 三进的标准宅院,大门口一个大大的影壁,不至于让人从门口一过就把院子里看透。 拐过影壁是个天井,天井做成了长条形,围成了一个方形。 一下雨水就会顺着屋檐留下来,留到天井里。 李师傅解释:“这天井取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到时候,这天井里可以放个假山,种些花草,十分养眼。” 宁怀运拍案叫好。 前院自然是待客的地方,外加家里的下人居住。 李师傅又道:“这二进里就是主人家的内宅,面积最大。” 可不是最大,足足占了整个宅子的一半。 四条石板路连接着四个方向,两边是左右厢房,正北边就是宅子的正房,两边是两个耳房。 连接前后院的是抄手游廊,最后面还有一排的罩房,然后是后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