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考虑两天-《豪门医少》
第(2/3)页
虽然凯瑟琳担心夜长梦多,担心林萧突然又反悔,不愿意签署合同,强烈要求跟林萧立刻签署合同,但是林萧还是拒绝了她,声明两天以后才会签合同,现在如果签署了合同,那就跟他的行事风格背离了。
最后凯瑟琳是极不情愿地离开的,看得出来,她一路上都是有些魂不守舍的样子。
毕竟,的**,实在是太大了,跟她那家情报公司比较起来,孰轻孰重,一眼就看得出来。
林萧回到了自己房间,好好地睡了一觉。
第二天一大早,总理就让他陪同自己,一块儿去参观当地的景点,并且准备前往下一站法国。
不过林萧路上就听人说起过,这一次去法国,可能也会前往参观,没准儿,也有可能会签个飞机采购合同什么的。
对于这一点,随行人员的说法,都不尽相同。
有的人说去采购,是例行手段,也有人说,这一次可能不会采购空客飞机了,因为最近华夏跟法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不是很融洽。
对于这一点,随行的民航局内部人士透露,说华夏的领导出访欧美,基本上每一次都要签回飞机订单,目前有些航线已经塞不下哪怕多一架飞机了,很多飞机只能停在机库里。
所以他们有点儿担心,这一次法国之行,总理会不会也来一笔订单呢?
事实上,客机订单在华夏外交舞台上崭露头角,最早可以追溯到1972年。
那次开启华美关系正常化的中,一个并不为人注意的附带成果就是,尼克松顺手向华夏推销了十架波音飞机。
当时尼克松乘坐的“”就是一架飞机,成为最好的促销广告。
据说,迎接总统的车队刚走,一群华夏人就迫不及待登上了“。”舒适宽敞的内部空间、自动化的电气系统、布满精确仪表的驾驶舱,给这些领域的专家和官员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七年后,二代领导人访美,不但订购了三架客机,还特意绕道西雅图,参观747客机生产线,此举开创了华夏领导人参访西方飞机制造商的先例,也奠定了波音这类大公司的在华利益。
后来,华美关系一度降至冰点。
为打破外交困境,三代领导人亲自抓外交,寻求与美国的外交突破,波音订单成为华夏政府手里的一张大牌。
1990年华夏与波音签订了波音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民机订单,36架确认订购,36架意向订购,总价值为90亿美元。
波音投桃报李,自觉担当起华美间的斡旋角色,在华盛顿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研究和游说团队,为促进两国关系铺路搭桥。
三代领导人造访波音西稚图总装配厂的时候,波音组织了三千多名员工列队欢迎,场面浩大,给足了华夏领导人面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