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沈奇一个人坐在办公室中,深呼吸几轮,遂进入冥想状态。 各种信息在沈奇脑海中融汇涌动,完整的,零散的,数学大一统,四种基本力,物理框架模型,黎曼猜想,霍奇猜想,N-S方程,P对NP,BSD,量子纠缠,地震预测,蝴蝶星云,暗物质,反物质,假想出来的物质…… 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没经历过但可预见的事情,难以预见纯属YY的幻想,现在的,未来的,真实的,缥缈的,沈奇想到了很多很多。 人类的脚步永远追不上想象力,但想象力超越脚步太多,则往往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妄想。 任何想象不可能凭空产生,它总归有个起源。 瞿教授为何猜测几千光年之外的地方存在暗物质,因为他基于现状进行逻辑上相对合理的推测。 如何解答瞿教授的疑惑? 沈奇不可能飞到蝴蝶星云亲自采集数据。 那该如何是好? 沈奇提笔在白纸上写下两字:因果。 想了想,沈奇又补充了几个字,白纸上的内容变成了:可操作的因果律模型。 其实沈奇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并非因为偶然间和瞿教授的一次交谈而催生因果律模型的思路。 可操作的因果律模型可以解释蝴蝶星云的奇异特征吗? 沈奇觉得应该可以。 沈奇带着女儿去FAST旅行、遇到瞿教授是偶然,建立可操作的因果律模型即将成为必然,冥冥之中这或许就是一种因果。 实际上沈奇在很多年前已经玩了次因果预测,他预测了四个地震点,猜中了两个,还有两个坐标点至今风平浪静。 此刻,沈奇恍然大悟,十年啊,整整十年,我终于想明白了一个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问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