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至于,这个学会的厉害之处,单凭一个数据,就能看出来一些。 那就是,马普学会的科学家,共获得了35项诺贝尔奖! 也因此,马普学会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基础研究组织之一,并且享有世界领先的声誉。 所以,有着这样一个强大助力的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也必然不可能是普通的研究所。 要不然,也不可能吸引到马普学会的目光。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开始建造的第一台加速器,也就是电子同步加速器,就是当时世界上同类加速器中规模最大的。 而在这台加速器上,也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电子同步加速器上,利用同步辐射进行的首次测量,就是在一个能谱区进行的,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而1974年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的另外一台正负电子双储存环加速器,更是开辟了完全新型实验的可能。 也正是这台正负电子双储存环加速器,首次探测到“粲物理激发态”,从而促使重夸克物理的诞生。 说起来,还有令陈舟露出善意笑容的一件事。 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于1978年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正负电子储存环加速器PETRA,在实验时,首次发现了“胶子”。 但是,“胶球”这玩意,始终没有探测到。 最终被陈舟捷足先登。 实际上,除了和“胶球”有关的“胶子”外。 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还曾经在1987年的实验中,首次观测到B介子转变为反B介子。 这就等于发现了第二个最重夸克底夸克的一个新的基本特征。 也就是在某些条件下,它可变为其它类型的夸克。 从此也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还未发现的第六个夸克顶夸克的质量一定非常大。” 这是寻找第六种夸克顶夸克的一个极有价值的线索。 只可惜,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也同样没有把握住机会。 顶夸克在1994年,被米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找到了。 而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也因此错失了一枚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牌。 虽说陈舟尚未获奖,但大概率也是如此。 “教授,到了。” 再次充当起司机的克罗斯,将车稳稳停在了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的门口。 弗里德曼看了一眼车窗外,轻轻点了点头。 这里,他也来过不少次。 但不管来过多少次,弗里德曼还是觉得这里的氛围十分适合他。 至于弗里德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看看门口这一丝不苟的迎宾人员,就知道了。 德国人,有着一种令人窒息的严谨感。 这一点,陈舟在法尔廷斯的身上,感受到过。 他本来以为只是这个老头比较古板,直到今天来到了这里。 陈舟才发现,这是德国人的通病。 当然,这种古板,不是说人看起来古板。 而是他们做事时的那种态度,很认真,很严谨。 和CERN不同,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没有安排很多人员接待陈舟和弗里德曼一行。 也没有安排人,像米彻·约翰斯通那样,带着他们参观所有的加速器实验室。 最令陈舟和一众研究人员惊讶的是,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的人,并没有像CERN那样,特意去接近他们,以期留住他们。 他们只是简单的安排一下参观计划,然后便是热火朝天的研讨会。 研讨会的内容,和CERN那边也完全不一样。 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更注重的是讨论内容的细节。 准确来说,是内容的逻辑性。 他们往往会较真的要动用加速器,去用实验验证讨论的内容,究竟是对是错。 而最令陈舟惊讶的还是胶球实验这个课题。 本来他还一直想着,要是开胶球实验的研讨会,他能不能委婉的拒绝他们。 却没想到,人家并没有提胶球实验的内容。 而是提了很多其它的课题内容。 虽说陈舟是乐得清闲,但他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难道准诺奖级得主,在这里就这待遇? 后来,陈舟才知道,胶球实验,他们已经按照论文内容,熟练完成了。 他们更在乎的,是胶球身上还有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