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自身不强,何以强天下?-《斫宋》


    第(2/3)页

    吃住之外还有穿,他如今还有军大衣可穿,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他观察过这个时代的人穿的衣服,富贵人家冬天当然有皮裘可用,寻常人家穿甚么?

    李寇暗暗摸过客栈帮闲们的衣服,两层粗布裹着一层草而已。

    吃穿住都没有便利的,行更是一个大问题。

    达官贵人有马车可乘坐,可连弹簧都没有的马车能舒坦?

    倒是可以骑马,但马在北宋时代可是紧俏的物资。

    “吃,只怕要熬一年半载才能种出丰富的蔬菜,有千亩河谷地想来足够一村吃喝所用了。住,须忍着只能用火炕,这需要先把煤炭初步工业化才可以提供。”李寇暗暗想道,“穿,不讲究那么多,但总要御寒才是,我这仓库里倒是有一些棉花种子,这是村里有人去西域采摘棉花,带回来试图在旱地里种植的,但这棉花种子是西域那边的,如今的西域不知在哪股势力手里,何况河西走廊已被西夏和吐蕃斩断,要想种植棉花必须先经略西域。这行倒是好办,没有弹簧,也能制作出簧片,可以减震,但这需要先把钢铁质量提高上去。更艰难的还是道路问题,宋代的官道放在千年后连村道都不如,纵然有马车,那也能震死车里的人——还有骡马,畜牧业不发展没有动力——我是知道蒸汽机的原理是水壶,可我哪里知道水壶怎么搞成蒸汽机?”

    这一番算计下来李寇只得出一个结论:“要有人!”

    开山种地需要大量的农业人口,种植棉花也需要大量的预备人口,发展初步工业更需要人口,修路只能依靠大量人口。但这还只是初步的需求,人口有了,未必就是人才,要把人口提高成人才群体,还需要教育,只有教育才能把古人转化为人,乃至人才的。

    “不说往后需要多大投入才能培育出小初步工业化规模,前期发展需要的人和钱就是一个巨额数字。”李寇叹口气靠着床头想,“但是有了人并不意味着就能转化为人才,首先要管理好人,而后再培养人,我不过小小的一个驻村人员,不妄自菲薄地说,能引领千百人,要是超过这个上限,恐怕要吃紧的很,能力不足,那就只好学习。一村不整,何以治县?郡县不治何以为天下立规矩?嗯,须教这天下听从我的规矩——我可不愿在旧规矩里面蝇营狗苟半生,而后子孙后代又被野蛮人杀戮当成奴才。”

    他换了个姿势靠着——身下火炕有些冷了,屋内空气阴冷,棉被不能抵挡一半身体的寒冷——他盘算道:“要收拢一大批人,从商也可以。只是商人在大,也要守官儿的管,何况以商做大,不是我的心愿,我也没有那能力,因此只能把生意交给别人去管,我来管人。要教育起一批能够建立初步工业化的人才,那就需要话语权,著书立说也好,搞试验田也罢,那都有许多不可抵抗的风险,甚至风险几乎百分之百必定到来,毕竟古代的统治者不是傻瓜。”

    那怎么办?

    “如今我只是孤身一人,要想立足,须先融入到他们当中。至少要有一个身份,有了这个身份,领一方为试验田才能实现。”李寇有些发愁,“这便要想尽办法立足于统治者之列,我又不是皇子皇孙的魂穿,那就只好先从他们的规矩——科举?啧,也只好用这个笨办法,但这并不保险,要成大事,这个过程是可以加快的,那要找漏洞利用,这科举有什么漏洞可用?”

    思来想去只有一句话。

    先脚踏实地立足在这个时代再说。

    欲图大事,士农工商学一概不可或缺,要整合这些人手培育出初步工业化的人才,难。

    “难也要做,莫非要和古人一样,委屈自己活在物资很不丰富、风气很不开化、生活特别窝心的时代?”李寇对自己说,“不可!吃惯了山珍海味,又回到只能吃泡面的阶段,那就努力再达到吃山珍海味的水平就是了,能不能达到另说但若连努力都没有过,那算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