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肱骨之臣-《唐朝贵公子》


    第(2/3)页

    因而这进士科的进士因为过于重要,所以才流传了下去,以至于到了后来,进士成了科举金榜题名的象征。

    ?李世民微笑道:“这科举之事,房卿不知有什么建言?”

    ?隋唐时期,科举初开,许多规则都不够规范,这也是李世民最大的心疾。

    ?此时他问向房玄龄,房玄龄却谨慎起来,科举之事,关系到了朝廷官员的选拔,必须慎之又慎,切切不可操之过急,任何一个改变,都可能带来巨大的影响。

    ?房玄龄办事历来以稳妥为主。毕竟十几年前隋炀帝最大的得失教训就是做什么事都操之过急,以至于到了最后,变成不可收拾的地步。

    ?在得到这个教训之后,人们方才对治大国如烹小鲜有了深刻的认识。

    ?房玄龄道:“陛下,臣以为科举关系国本,现在沿袭隋制,暂不做大的变动最是紧要。”

    ?李世民颔首点头,他熟知房玄龄的性子,也觉得房玄龄的谨慎是有道理的,随即看向自己的书法老师虞世南:“虞公以为呢?”

    ?虞世南满脑子都是纸,此时竟被问懵了,急切之间,也答不上来。

    ?李世民面带微笑,虞公的年岁大了啊,不能做到随机应变,倒是情有可原。

    ?随即,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了陈正泰的身上。

    ?这个时候,李世民不再将陈正泰当作寻常的少年郎看待了,不过……这等国家大事,他对陈正泰的回答,也不做任何的期待,只是……希望通过一些奏对,来考校一下陈正泰而已,好好的磨砺,将来定能成为肱骨之臣。

    ?李世民于是道:“陈正泰,你来说说看吧。”

    ?陈正泰想都不想:“陛下,臣以为,科举最紧要的一点,只在一事。”

    ?没想到陈正泰居然真的要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令李世民不禁和房玄龄相视一笑,果然还是少年人啊,少年人不谙世事,意见总是特别的多。

    ?李世民却还是故意打起了几分精神,他虽觉得陈正泰未必能老臣谋国,听听他说什么,也是好的:“愿闻其详。”

    ?陈正泰干脆利落的道:“公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