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章 你有研究生水准-《巨星从诗词大会开始》


    第(2/3)页

    这个李亦儒真不清楚,这一世的情况和上一世一定是有出入的,上一世,是从80年代开始,有人误将这首诗归到苏轼名下了。但这一世什么情况呢,李亦儒初来乍到,还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

    于是李亦儒道:“是从什么时候该诗成为了苏轼的作品,我也没法给出精准的时间,但一定是建国之后,建国之前是没有这个说法的!”

    这时,虞若云按捺不住地点了点头:“嗯,那我问你,你为什么如此确定这首诗不是苏轼的作品呢?”

    李亦儒道:“老师,因为我知道,苏轼的确写了一首关于张先纳妾的诗,但叫做《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全诗如下: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

    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这首词才是苏轼真正写给张先的。

    这首诗才是真正的苏轼的水平,而‘一树梨花压海棠’整首诗基本就是打油诗。

    况且,调侃张先老年纳妾,苏轼没必要连续写两首诗吧,而且文风和水平又相差巨大。所以‘一树梨花压海棠’这首无名诗,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应该是苏轼的。”

    引经据典,条理清晰,李亦儒非常平静地叙述着,他面颊波澜不起,神色淡然,但越是这样,仿佛越有说服力。这是来自于博学强者的淡定。

    现场的观众已经渐渐倾向于他的说辞了。

    柳依依问道:“那张先的诗‘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这句呢?”

    李亦儒笑道:“这诗也不是张先的!”

    现场观众一片哗然!难道整个典故中,除了80来岁纳个小妾外,其他的都是后人胡乱安上去的么?

    李亦儒解释:“张先的确对此写了诗,但是,很可惜没有流传下来。宋代叶梦得的《石林诗话》里倒是收录了两句残句: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

    从苏轼的《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和张先的残句‘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来看,现今广为流传的‘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和‘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它们明显不属于两位诗人。

    能够误传起来的往往都是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东西,所以在流传过程中,苏轼这首《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典雅之作,很容易就被更通俗、更直白的民间段子所取代了,以至于造成很多人误以为真。

    但到底是什么时候被民间段子取代的,这个我真没有考证,恕我才疏学浅!”

    李亦儒话毕,演播厅内所有人的目光从李亦儒身上转移到了虞若云的身上,等着老爷子盖棺定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