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重磅决定!-《巨星从诗词大会开始》


    第(1/3)页

    望着满卷轴密密麻麻的名字,李亦儒一时之间心底暖流涌动。

    人,说到底是感情动物啊,这破格特招的背后,又有多少人为自己奔走努力呢?

    林峰教授那么注重仪表的人,此时胡子拉碴地站在室内,这几天他也是操碎了心,想必还有一些教授同样如此。

    向校长道:“亦儒啊,坐,咱们聊聊天。”

    大家落座,李爸给斟茶。

    向校长道:“抖乐组织的直播,很多观众都看了,触目惊心啊。现如今我们的华国教育体系,的确存在着很多桎梏,有很多顽疾。

    不仅仅是招生制度,还有人才大量流失!在高精尖人才的待遇上,我们一直提不上来。而在学术氛围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向校长开始痛斥高校内诸多问题,可谓毫不留情。说到激动之处,忍不住会铛铛地敲桌子,室内同行人员默不作声。

    “我们教育系统的问题是历年来淤积而成的,我们看到了不如意的一面,但也要看到积极进步的一面。

    十几年前乱象丛生,但是随着信息的公开社会的进步,我们正在逐渐转好。不仅仅是我们的教育体系,整个社会都在一切向好。

    拨乱反正是个过程,教育体制改革是个过程,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面对,勇敢担责,一定会病树前头万木春的!”

    说到这,向校长从包里拿出一封信,放在了卷轴上:“这是我昨晚写的,今天,我就要交到教育部。你拆开看看。”

    李亦儒忙道:“这不合适吧?”

    “合适!因为一是给教育部看的,二是给你看的。”

    拆开,这是一封长信,痛陈教育体系中各种问题,并申请以富旦大学为试点高校,成立改革委员会,在下个5年内,基本完成新时代大学标本形象的建立。

    改委会初期拟定委员28人,特别委员1人。这特别委员的名字:李亦儒。

    向校长道:“我希望,改委会能听到学生群体代表真实的声音,能有学生代表最直观最真切的意见。任何脱离群众的决定都不是好决定,所以,我们希望看到你的表达。”

    李亦儒一怔,有些茫然,有些激动。

    向校长再道:“不管你是在富旦,还是在京大,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我们都希望你能成为我们改委会的特别委员,代表学生阶层给出最迫切最真切的建议。”

    这话说得很巧妙,充分展示了富旦大学广阔的胸襟,和让人赞叹的格局。

    向校长声情并茂地道:“我们希望和你一道做这件事情,它可能会充满坎坷,可能会充满阻碍,甚至可能会失败,但我们希望我们的努力,努力在今日,功在千秋。

    你愿意成为我们的一员么?无论你是在富旦,在哈佛,在牛津,还是在京大。”

    领导就是领导,校长出面就是不一样。

    其他学校招生办老师来了,说的最多的是自己学校有什么优势啊,能给的待遇是什么啊,偶尔还踩踩竞争对手啊,结果富旦校长来了不跟你聊这些,跟你聊社会责任感,聊顶级人才改革天下的使命感,聊功在千秋的事情。

    再聊这个过程中,又充分表现了富旦大学宽广的胸襟。即便你不在富旦,富旦也希望你成为一名“编外”的特别委员,来为富旦大学改革之路提供参考意见。

    不得不说领导太聪明了,有些东西是没必要聊的,其他高校早替他聊过了。

    比如说中、外大学优势劣势的问题。

    外国大学的优势,比如说哈佛,优势太明显,世界各国天才汇聚一堂,其中也有些适合李亦儒的学科,比如说哲学。

    在国学领域中,研究到一定高度时,其实就涉及到了世界范畴领域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师都是中西方文化贯通的。

    比如说钱钟书。钱钟书懂多种文字,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等国文字,还有梵文。

    他的懂,是通晓无碍,使用熟练,可写可说。杨绛先生整理的《钱锺书手稿集》,三大厚册,两千五百多页,经由商务印书馆于2003年出版。里面的读书笔记,很多都是各种文字交互使用。

    钱钟书的著作融中西理论典例于一炉,读他的著作,你会觉得你自己很渺茫。

    就像陈道铭和钱钟书聊过之后,会感慨自己在文化面前,狗屁不是。

    现当代国学大师很多都通晓中西,比如说陈寅恪,比如说大师赵元任。

    还有一些人出国留学,但研究的是东方文化。比如《人民的名义》中提到的《万历十五年》一书,就是黄仁宇先生在密歇根大学的博士毕业论文。

    去国外换种角度,来研究东方文化是会有新的视角新的收获的,比如说研究政治、经济、历史等等。只要别去学汉语就成。

    像李亦儒这样的人,到哪都会过得很好,到了国外也能成为大师。

    但是,成为大师之后呢?

    如果大师只是大师,那大师的名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大师的终极目标,是将自己的所研所学进行变现,形成社会影响力,使一部分民众有所收获。而不是抱着自己的成果孤芳自赏。

    所以很多招生老师建议李亦儒留在国内的一个最重要理由就是:学问变现,个人学术成就的推广。

    向校长根本就不谈论这些,他要谈一些新鲜的东西,更深层次的东西,一些他认为李亦儒更加感兴趣的东西。

    校长的格局,自然和招生办的老师不一样了。

    大家明显可以从李亦儒的目光中,看到那种欲做“改造者”的冲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