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们在领地内或许还有留守的军队,当肯定不会太多。就凭他们的战力,要想和朝廷正规军队硬碰硬,那是绝对做不到的。 加上张明伟又用了他最惯用的一招,出兵之前先来波舆论攻势,把那些俘虏放回去,就是要瓦解土司头人的内部。 因此,就土司领地这边的情况来说,就有点类似于后世解放战争之后的各地剿匪战了。 张明伟要是领着大军一处处地去横扫,就太费时间了。 为此,他就决定从军中抽调小分队,基本上是以千人为单位,个别土司领地大的,那就再多一些正规军,带着这些文人,也就是地方父母官,直接就去了。 只有这么做,才能迅速平定蜀地这边土司的领地。 说起来,这似乎也亏了左良玉。 要不是左良玉去鼓动那些土司造反,这改土归流还真不一定能实施。没有理由的强行实施,道义上会被地方百姓认为是欺负他们,团结起来就难办了。 而如今,他们造反,那改土归流就是名正言顺了。 且他们被左良玉连骗带哄地领着攻打成都,想要捞一笔好处,结果带出来的兵,基本上都丢在了成都城外,这也让改土归流的难度一下降到了一个很低的程度。 也是如此,张明伟在开战的时候,才没有特意叮嘱手下将领们一定要把左良玉给抓到或者打死。 不让流贼和叛军在蜀地这边的话,他都没法对蜀地的乡绅动刀子。如今这么一搞,至少成都平原这边,朝廷就赚大了。 张献忠、李自成这边也是,他们去到一个地方祸害,肯定是会追赃助饷,就等于是把那些既得利益最大的地方乡绅给干了。然后张明伟赶过去,把张献忠、李自成打败,没了地方乡绅的阻力,对于地方的革新自然就非常顺畅起来。 可以说,这一招也算是驱狼吞虎之策了。 不过,不能公开说。只是张献忠、李自成他们太狡猾,见势不妙就溜走,难以一网打尽。 就这么的,崇祯十六年四月中旬的时候,各路剿贼官军便从成都平原上开拔,前往各个土司领地,而张明伟则继续坐镇成都。 之前的时候,五万骑军进入四川,粮草都是要靠成都府供应的。就算成都府再富裕,还有五十万之多得俘虏,就算放回去三十万,那也有二十万留在成都这边。 光靠成都府的粮食积存,肯定不足以让大军再发起大的战事,这也是张明伟一直没有对东部李自成发起全面进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打仗,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后勤!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