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一定要搞到海船-《南明大丈夫》
第(2/3)页
这时多尔衮洞察了朱慈烺的心思,他自然不愿意为了朱慈烺继续与魏军死拼,他必须将满洲精兵和眷属带回关外去。
此时,多尔衮最关注的问题,就是船的问题,他身体好些后,曾多次派人去询问耿仲明海船的事情。
满洲人在陆地上,还有些发言权,在海上就得完全看汉人的了。
造船这个事情,也不能大张旗鼓的造,造的船也不可能将所有的清军和眷属都运回辽东。
这就有谁走,谁留,谁先走,谁后走的问题。
如果让一些人知道,清军大举造船,要撤回辽东,并且可能带不走他,那他会作何感想?恐怕魏军还没来,他就不干了,而这样一来,整个满清朝廷就会提前崩溃,船也就没法子造了。
因此造船要交给汉人来造,这个汉人还必须可靠,思来想去,就只有耿仲明能担此重任。
多尔滚对耿仲明寄予了厚望,可是耿仲明回复他的情况却并不理想,他忙活了小半年,只搜集到一些不能渡海的小船,能渡海的只有两艘来往朝鲜、日本的走私商船。
这时在多尔衮的卧室里,尼堪恭敬的站在一旁,听着多尔衮的吩咐,“当年明军在登州不是有许多船只,还有不少造船工坊和工匠吗?”
尼堪苦着脸道:“摄政王难到忘记了,当年阿巴泰进入山东,一直打到南直隶的海州,将登莱还有海州的海船,造船工坊全都烧毁了。”
多尔衮并不死心,“船烧了,人总还在吧?”
尼堪摇了摇头,“那些工匠大部分都被杀死,或者逃脱。当年阿巴泰仓皇撤回关外,根本没带走多少人。即便还有,现在应该也在关外的庄子里做旗奴,不知道死完没有。”
听了这话,多尔衮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沉默了一会儿,抬头说道:“这么看来,靠我们自己岂不无法造船?”
尼堪回道,“摄政王,登莱之地,三面环海,耿仲明已经找到了一批船夫,也找到了一些工匠,只是一切从零开始,造出来还需要时间。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船还是能够造出来的。”
多尔衮问道:“要多长时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