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小学 (下)-《盛唐日月》
第(2/3)页
“胡说,你怎么会怠慢老夫?”张若虚回应,从对面传来,带着七分欣慰,三分遗憾,“用昭对老夫的尊敬,老夫能感觉得到。用昭提携老夫重新出仕的意思,老夫也能感觉得到。但老夫不是伯高(张旭),季凌(王之涣)和子羽(王翰),他们三个之中年纪最长者,才跟你同龄。而老夫,却已经年近半百。常言道,三十婚而不婚,四十仕而不仕……”
“世叔,您可不是四十还未出仕,您原本就是折冲都尉。况且昔日廉颇年过七十,还能上马而战!”确定不是因为自己表现得过于得意忘形,而惹了老人家生气,张潜的心情稍微好受了一些。连忙堆起笑脸,小声央求,“况且您也应该能看出来,晚辈身边连个出主意的人都没有。如果您老都不肯出山,晚辈这个秘书少监,恐怕用不了一年就得让贤!”
“别胡说,哪能这么咒自己?用昭是个有大才和大气运之人,早晚要出将入相的,区区秘书少监算得了什么?”张若虚听得眉头紧蹙,果断出言喝止,“况且你想找人出主意,也不能找老夫。老夫当年只是一个区区兵曹参军,都尉乃是致仕之时,朝廷赐予的虚职,根本当不了真。你若只是一个县令,老夫给你当个幕友,还能勉强而为。以你现在的职位,老夫再给你出主意,恐怕是十谋九不中,反而等于故意在害你!”
“世叔不要自谦,你以前帮我出的主意,每次都恰到好处。”张潜岂肯放对方离开,干脆睁着眼睛说起了瞎话。“况且,我这次也不是想请您做幕友,而是想请您进秘书监,协助贺前辈一道主持字典的编纂。编纂字典的事情虽然不算太大,但是贺前辈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而伯高(张旭),季凌(王之涣)和子羽(王翰),终究年轻了些。”
张若虚却坚决不肯答应,笑了笑,轻轻摇头,“老夫有几斤几两,老夫自己知道。更何况,老夫当初,就是知道自己不适合做官,才主动请辞。若是受了你的邀请,重新出仕,难免会被当年的同僚们当做笑柄。而别人知道咱们两个的关系,也会弹劾你任人唯亲。”
“用昭,你不必再劝。老夫是真心拿你当晚辈,才提前告知你,免得走了之后,你心里觉得失望!”唯恐张潜继续央求个没完,更担心自己在功名富贵之前把持不住,不待张潜开口,老人家又快速补充,“况且老夫不是季翁(贺知章),他生性豁达,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该闭嘴之时就懂得闭嘴。老夫如果做了官儿,哪怕是个九品校书郎,遇到不顺眼的事情,也难免会叫喊几声。届时,万一老夫被贬谪千里,这把老骨头就得交代在路上。还不如守着个都尉的虚职,好歹还算全身而退!”
“世叔,那您也不用回乡啊!”听张若虚态度如此坚决,张潜也不好再强拉他出来做官。亲手拎起茶壶,先给对方倒了一盏茶,然后又将对方按回座位上,最后,才用商量的口吻,缓缓劝说,“您老可以只参与字典编撰,不出来做官。晚辈保证,过后没人会勉强您老。而咱们这个字典,虽然名为小学,却可能成为世人开蒙之后必备工具之一。您老与贺前辈若是做了主编者,即便千年之后,恐怕世人也不会忘记二位的名姓。晚辈知道您老志向高洁,不贪图功名富贵。可人生在世,总得留下一个痕迹。否则,后人提起您老,除了“风流倜傥”四个字之外,却什么都说不上来,岂不可惜!”
这话,可说得有点昧心了。在另一个时空,《春江花月夜》响彻诗坛,谁人提起唐诗宋词,能绕得开张若虚?谁有计较过,张若虚娶了很多美妾,年少时还留恋花丛?
然而,张潜知道自己这番话说得昧心,张若虚自己却不知道自己在后世的名声,会那么响亮。听到“风流倜傥”四个字的评价,再想想自己年少时的荒唐,顿时老脸就有点发烫。沉吟半晌,才咬着牙点头:“也罢,你说得有道理。老夫就去给季翁打一回下手。不过,老夫跟你提前说好,不要打提携老夫重新出仕的主意,否则,你等于在坑害老夫!”
“不敢,不敢,您老的话,晚辈什么时候当过耳旁风?”张潜心中石头,终于落地。拍了拍自己的胸口,喘息着保证。
“你当耳旁风的时候还少么?老夫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却拿个三年之约来搪塞老夫!”张若虚不屑地翻眼皮,却知道有些话,自己说了也没用。又摇摇头,主动转换话题,“老夫原来还有些担心你窜起太快,有失稳重,想劝你早日打造自己的班底,现在既然你已经着手做了,老夫就不在多嘴了。”
“也不算打造班底,世叔您高看我了!”张潜闻听,赶紧又笑着摆手,“伯高、子羽和季凌他们,才华都在我之上。能拉着他们一起做些事情,是我的荣幸。此外,他们的才华,也不该白白埋没了,晚辈手头刚好有了一些机会,当然要优先想起他们。”
“真心话?”张若虚用眼皮夹了张潜一下,笑着追问。
“至少一大半是真心!”张潜脸色微红,讪讪点头。
“有一半儿真心,也很不错了!”张若虚也笑了笑,低声夸赞,“旁人若是提携他们,恐怕巴不得将他们一辈子都绑在自己的马车上。其实他们三个的性子,都不太适合为官,至少不太适合在长安任职。否则,隆翁(毕构)和张侍郎(张说)在赏菊宴上认识了那么多才俊,也不会单单对你一个人青眼有加!”
知道张潜肯定听不懂,笑了笑,他又将声音迅速转低,“有才华和会做官,是完全两回事。子羽、伯高和季凌,都棱角过于分明。地方为官,遇到麻烦,他们顶多是像老夫一样,致仕回家。而在长安做官,万一卷入什么旋涡,他们恐怕连全身而退都不可能!”
“啊——”张潜光想着让王翰、王之涣和张旭三个,不像另外一个时空历史中那样,一辈子郁郁不得志,却忘记了,眼下这个阶段,在长安做官还容易遇到性命之忧。顿时,就有些追悔莫及。
张若虚见了,心中顿时又觉得有些过意不去。赶紧摆了摆手,笑着补充,“老夫只是说最坏情况,毕竟,即便只是在长安做个九品校书郎,都比外边做百里侯风光。更何况,他们头上还有你这个少监遮风挡雨。”(注:百里侯,指的是县令。)
“晚辈只能说尽力,真的遇到大麻烦,却未必遮挡得住!”张潜听得心里头直发虚,顶着一脑门子冷汗回应。
这就是预先知道历史大概走向,却又知之不详的坏处了!他只知道李显是死在了韦后之手,随即韦后又死于政变。政变后,相王李旦第二次当了皇帝。再往后,又过了几年,大唐皇帝又变成了李隆基。但具体中间各方势力之间如何明争暗斗,当时谁站在哪一队?谁勾结了谁?谁又打击了谁?却全然不知。
所以,一听到张若虚提起“旋涡”两个字,他就心惊肉跳。而如何摆脱旋涡,或者远离旋涡,眼下他心里头,却没半点儿主意。
那张若虚看到他这般模样,还以为他在故意装可怜。忍不住狠狠瞪了他一眼,低声呵斥:“遮挡不住也得遮挡,谁叫你拉他们几个出仕来着?!总之,将来他们几个无论是谁遇到危险,老夫一概拿你是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