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来自科举世家的蔑视-《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第(2/3)页

    老家武定府就不说了,就说两淮那里,他兄弟还能驳了他的面子不成?当初他可也是为吴坛的前途做过牺牲的,哪怕是被迫牺牲呢。

    哥俩的感情摆在这儿呢,叫吴坛在那边漏个口风,推赵家一把,咋啦?

    赵亮这边笑的牙发子都露出来了。

    这真的太叫他高兴了。

    吴垣在刑法上的专业能力是早就被人认可的,把他调去刑部,那是在为英廉送去一员大将。至于说吴垣在刑部发展几年后会威胁到英廉的权利,那也大可不必担心。

    英廉现在是户部尚书,他还想兼管刑部事物几年啊?

    这对赵亮根本就毫无压力么。

    这场交易,对于吴垣来说是轻而易举?    而对于赵亮?    那如何又不是手到擒来的呢?

    “老大人太客气了,比起海丰吴氏这等簪缨之族?    科举世家?    我赵家才是刚刚立足,如何有脸去谈甚后起之秀啊。”

    交易进行的非常愉快?    那话题很快就转移了。

    看得出来,吴垣对此还是有点小羞赧的。

    赵亮心里暗笑?    立马就将话题转移到了吴家人最为得意的家学身教上。

    海丰吴氏打前明时候就为书香门第?    耕读世家了,虽然无人高中举人,但秀才举人还是层出不穷的。等到入清后吴自肃高中进士开始,其本人做到了刑部侍郎?    为赣西、江南、河东三省名宦。他三子吴象宽雍正癸卯恩科进士?    也做到了河西布政使;四子吴象默做到了兵部、刑部侍郎,桂西鄂北巡抚;五子吴象弼雍正癸卯举人,亦当上了学政。等到吴自肃的孙子辈也就是吴绍诗的时候,虽然没人再高中进士了,但吴绍诗也做到了刑部侍郎?    而且吴家人在刑法上精心钻研了三代人后,打吴绍诗开始?    那忠于成为天下所公认的名家了。

    吴绍诗的俩儿子就是吴垣和吴坛,吴坛在去两淮之前?    那也在刑部当过侍郎。

    这样的家族何其恐怖啊。

    但人都是‘谦虚’的,对于这般的簪缨之族?    你夸他们是官宦名门?    那是在骂他们。必须夸他们是耕读世家?    必须夸他们是科举世家。

    而且吴家四代人里出了三个两榜进士,那也真的是很不简单的。老牛逼了,称他们一声科举世家,也一点不为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