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文名(新的一周求票票,求收藏)-《我的大宋新帝国》


    第(1/3)页

    宋朝之前,汉字横竖一致,除了草书,所有笔画以收脚为主。

    这就造成了后世许多孩子看唐朝之前的书法家的字,觉得不过如此。

    而到了宋朝后,为了适应印刷术的发展,大批量印书,出现了宋体。

    宋体是为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一种汉字字体,刻匠们加粗仿宋体的竖线和笔画的端点以抵抗刻版磨损。

    字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衬线字体。

    这也让后世的书法风格多了许多装饰,或者说个人特征的灵魂,并从此流传开来。

    赵德昭的字就属于这种风格,相比宋徽宗少了楷书的瘦金体风格与工整,多了一丝属于自己的杀伐气势。

    一个才十四岁的“孩子”,如今竟然就已经博采众长,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字体。

    这不是天才,谁是天才!

    正因为要扬名,赵德昭才不会在乎许世知道他以前的字体,直接把现在的字体大明大白地亮出来。

    因为有这样一个名声,与许世一个人的怀疑,绝对是收获大于风险。

    即便是许世怀疑,也不会揭露,反而会帮赵德昭掩饰,因为教出赵德昭这个书法大家,也是他的功劳。

    而在赵光义这边,赵德昭其实一点也不担心。

    因为这个时候的赵光义重视的是军权,只要不问他夺权,他还能容忍一个精明的侄儿。

    关键是,上面还有一个赵匡胤。

    所以赵德昭既要韬光养晦,不能让赵光义忌惮,也要适当证明自己。

    一个无能的皇子,是不值得大臣们追随的。

    历史上,赵光义能等到十一年后,南方完全平定才动手,这就给赵德昭了一个借鉴。

    只要他没有聚起大势,他是不敢真正拿自己怎么样的。

    而对才十四岁的赵德昭来说,军权现在自己是不指望的,那么,在不引起他戒心的时候,让自己更加名正言顺,更加重要。

    一个名正言顺,是整个华夏在封建时代最有力的舆论宣传。

    一个对弟弟妹妹仁爱的皇子,还能勇猛无敌上阵杀敌,还能自创字体文采出众,这个名气还是很管用的。

    赵德昭一张张考卷写下来,原本研墨伺候的佟亮已经被司天监的王钺挤到一边,这位五代时期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已经被赵德昭的字体迷的面红耳赤,不能自抑。

    赵德昭怀疑他可能等阅卷之后的第一时间,就会把自己的考卷据为己有。

    他今年才二十六岁,论资历当然比不上其他人,但他老爹牛批,在宋朝的官场,人人都要给他几分面子。

    他父亲王朴是后周时期最全才的大臣之一,甚至可以把之一去掉。

    王朴自幼聪慧警敏、好学擅文。后汉乾祐三年(950年),王朴中状元,担任校书郎。

    但是对后汉不满,辞官回家,到了后周又被柴荣重用。

    此人文武双全,柴荣担任晋王时期的所有政务,几乎都是他处理的。

    柴荣当上皇帝之后,屡次征伐,采用的平边策也都是王朴的谋划。

    他的《平边策》运用战略上进攻先近后远、先易后难,战术上进攻避实就虚,扰敌令其疲惫的方法而扩展后周版图。

    包括现在的赵匡胤对外战略,也是遵循他的平边策,宋朝统一南方,有他很大一部分功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