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东北现状-《从经营皇家农庄开始》


    第(2/3)页

    小三国却不怎么好打,你不理他们的时候,他们自己都会把脑浆子打出来,你一旦参与进去吧,他们又会联合起来一起对付你,当他们顶不住的时候,还会向扶桑那边求援,加上东北苦寒,又山脉众多道路难行,根本不可能彻底解决小三国的问题。

    王正在被禁足之前,曾经上过一道折子,建议李治只守不攻,百济现在不是处于弱势,对大唐亲善吗?

    那咱们就支持百济,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照顾,只要切断大唐与三国的商路后,再用船只只与百济一国通商就行。

    当时正值国内粮价平稳,土地价格不断下跌,王正准备利用各种后世的美食和日常用品,使劲收割一波世家大族财富之时,当时虽然唐军对高句丽的战争形式一片大好,可损耗同样极重,王正的提议在李治深思熟虑后还是给采纳了。

    毕竟地方打下来,名声虽然好听了,可实际利益却一点都没有,反而利用王正的办法,不但大量减少损耗,还能多少赚一点,省下来的钱,用来把大明宫修建漂亮大气一些不好吗?

    随后渝州的各种商品,如纸张、玻璃、竹制家具、红白糖、清酒等各种商品由长江转运河再出海到达百济,最后销往高句丽、新罗和扶桑三国。

    这么做的成果非常不错,不但为大唐赚取了大把利润,还让百济的实力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就和高句丽打了个平手。

    国与国贸易,拥有高附加值的一方总是会占便宜一些,毕竟这时代关税是个很迷的东西,你说没有吧,它肯定是有的,你说有吧,它许多时候又没有。

    大唐封锁商路没两个月,高句丽和新罗就上表称臣,本来就是王正收购财富开发出来的消耗品,就连大唐境内一般富户都顶不住各种各样的日用品的更新换代,何况是还要经过百济刮一层油水的两个小国家。

    这么一直下去的后果就是,贵族的生活越来越奢靡,平民百姓的日子更加难熬,国库越来越空虚。

    不过这次李治却没有接受高句丽和新罗呈上来的臣表,这玩意儿,李治以前又不是没有接受过,还不止一次,除了名头好听外,并没有什么卵用。

    封锁两年后,高句丽和新罗,还有扶桑组织了一次针对百济的攻势,刘仁轨渡海支援,只守不攻,牵制住三国联军后,薛仁贵出兵一战而灭高句丽、新罗两国,扶桑军退回本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