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心系后代-《国芯》
第(2/3)页
“你没看周逸天天当着孩子王领着一大群同龄人四处跑啊,说明咱们家儿子天生就具备领袖能力。
至于学习嘛,现在他还在幼儿园,将来小学时老师会教读书的嘛。在什么年龄就做什么事,现在他正是玩耍的年纪。
牛不愿意喝水,你不能硬按着牛低头啊。
那么着急,小心拔苗助长,到时反而害了我们家儿子。”
周建国对此毫不在意,反倒让妻子不要焦急放宽心。
儿子去讨饭是不可能的,至少平平安安长大就行,将来在八零一一厂当一名普通职工也可以,周建国对周逸的期望实在不高。
他甚至一度在心里想,会不会儿子喜欢去当兵,弃笔投戎报效国家,那么就可以圆了他爷爷的军营梦。部队待遇好,真去当兵的话也不错,算是继承了人民子弟兵的优良家风。
在周家小两口为孩子的未来喋喋不休时,一墙之隔的郑家也在就同样问题而烦恼。
郑云德的女儿郑翠翠今年马上就高三毕业了,在停止高考的背景下,她不可避免要执行下乡插队政策。
为了保证郑翠翠接受良好的教育,郑家一直让其在沪江市高中借读。她的学习成绩很优秀,排名一直在年纪前十,若能高考的话基本是必上大学的料。
可惜,大学的大门没有朝她打开,反倒是农村在向其招手。
“咱们厂职工当中,像翠翠这样今年高三毕业的情况还有3个人,他们户口都迁来了皖南。
按基地方面的意见,就是将这批高三毕业生集中起来在当地就近安置下乡插队。皖南这里本来就是农村地区,不用再将孩子送到外地。”
以前皖南小三线基本只管生产,不用顾及职工及家属的生活安置问题。现在既然强调落户扎根,那么解决职工们的后顾之忧也提上了日程。
跟周逸这样出生在当地根正苗红的小三线二代相比,郑翠翠更像是一个中途加入的过客,被父辈裹挟着来到这里。
郑云德心里一直惦记着女儿的安排去向,因此时刻留意着最新政策。
“这也算不幸之中的万幸,若是翠翠被分配到东北的话,那就此生都难多见几次面了。
在华阳县农村插队的话,周末还能常回家看看。
唉,咱们厂办学校不是缺老师吗?像我们家翠翠这样的条件,应该合适招进来吧?”
潘芸惦记着女儿的前途,早就想问问有没有进厂的可能。
“插队是肯定要下去的,这是国家统一安排的政策。
为今之计,只有先下去插队,等待一两年时间看看基地那边松不松口照顾职工子弟。
若是政策松动的话,可以到时再以招工名义回厂里工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