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未来校友-《国芯》


    第(2/3)页

    按照他的年龄计算,在赴美留学时仅17岁8个月,国内同龄人刚准备高三毕业升入大一,其就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了。一切顺利的话,23岁不到,周逸就将拿到世界名校的博士学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天才少年。

    这就是少年班带来的时代红利,周逸踏准了时代节奏,一步早步步领先。

    既然所学的是半导体物理专业,那么他的毕业论文就瞄准了集成电路方向,《多晶硅在单片集成电路制作工艺中的应用》得以出炉。

    实际上在有限的时间下,周逸取了巧,将之前自己作为实验室助手联名发表的《多晶硅生产工艺和改良研究》论文知识,结合融入到集成电路领域,利用最简单的单片集成电路来进行实验。

    他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工艺过程方案,就完成了多晶硅在集成电路上的隔离技术。最终得出了在单片集成电路工艺中,利用多晶硅作隔离,能有效地提高隔离电压、减少高温时间、缩小版图面积的实验结论。

    若是依照正常本科4年学习时间的话,周逸的毕业论文极有可能以致敬英特尔在1971年推出的第一款4004微处理器为目标方向,逆向复刻同类型的缩水版设计方案。

    intel    4004微处理器是世界上第一款商用计算机微处理器,它片内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晶体管之间的距离是10微米,能执行4位运算,被人称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具革新性的产品之一”。

    毕竟在半导体领域,现在技术最尖端最火热的当属中央处理器cpu和动态存储内存。

    经过15年时间的发展,英特尔刚推出了32位的386产品,运算能力极大超出人们的预期,获得了市场热烈反响,进一步对4004微处理器资料解禁并公之于众。

    周逸自己也说不准为何突然就对cpu的设计感兴趣,也许是对计算机的热爱导致了爱屋及乌,又或者是身为半导体专业学生直接对学科高峰的cpu拥有天然的向往,反正他觉得这个领域还挺好玩的。

    通过cuspea考试前往mit攻读博士,但周逸却没有提前选择好专业和导师,毕竟中国学生都是两眼一抹黑对美国高校缺乏了解,幸好美方提供了一年时间供他熟悉环境并且要求其正式通过博士资格考试。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周逸心中还是倾向于继续选择半导体物理方向,毕竟这个领域看上去伴随计算机行业的飞速发展大有可为。

    当周逸顺利地跟随1987年夏天毕业的大四学生一起,拿到沉甸甸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时,他松了一大口气。

    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如果以大学肄业身份赴美的话,将会是一生之中的污点和遗憾。

    沉寂已久的神童周逸再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这一次他的身份已经转变为了被美国名校录取的高材生。

    身为复旦大学的门面,以及许多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榜样,周逸非常主动地配合这次宣传。

    一是在出国前最后为母校的宣传尽一份力;二是给那些一直关心或看衰自己的人一共交代;三嘛是给“神童周逸”这个形象划上句话,希望能激励更多中国的少年在求学之路上继续前行。

    “神童周逸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

    “毅然拒绝世界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邀请,选择了最合适自己的mit。”

    “少年班再出奇迹,他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留学博士。”

    ……

    有时候,周逸还真挺佩服采访的记者们,他们总能在看似普通的访谈之中找到大众最感兴趣的地方切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