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章 另起炉灶办新学-《新顺1730》
第(2/3)页
刘钰出钱,让这些人自学一年,然后考试。
考试通过之后,按照一个月三两半银子的高价,聘用他们作为教书先生。
这第一批人懂的也不多,但是给小孩子启蒙应该是足够了。
至少能让孩童学会识字的时候,对这个世界有个灌输进去的理解,至于是否真的理解,那不重要,只要有个大致的概念和印象就好。
第二步,在第一批启蒙的小孩接受了这些常识知识后,通过考试,选拔出学习优秀者。
而这时候,刘钰之前趁着大灾招收的孤儿们,时间上也完成了他们的学业。
这批孤儿中的佼佼者继续深造,其余人可以直接作为教师,教授第一批普遍接受了常识教育的孩童。
教授更高一些的算数、几何、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
第三步,再从第二步中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进入靖海宫官学。
靖海宫官学除了要开办炮兵、海军、工程学等皇帝要求的内容,还要增加会计、师范、航海等。
整个三步走,几乎完全都是从零开始。
完全走完一个周期,大约需要八年。
但是一旦这个周期走完,日后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自我复制。
到时候,只要有钱,只要到处办“义学”,就会有成千上万的接受了新式教育的人。
这些人几乎没有别的出路,在科举不变的前提下,这些人几乎是社会的弃儿。
这些弃儿们有文化,但却被排斥,唯一能抱团取暖的地方,就是刘钰所在的地方。
日后刘钰可能不在威海,不在刘公岛,但不论刘钰去哪,这些社会的弃儿都只能跟着刘钰。
除非……皇帝宣布,改革科举,承认实学毕业生有秀才、举人、进士的同等地位。
要是皇帝敢做到这一步,自无问题;但若是皇帝做不到,那就另有说法了。
康不怠被刘钰的想法惊住,佩服至极,忍不住便想到了那番话。
唐太宗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以往孔孟学问,是为天下英雄所必学的科目。学而优则仕。
如今要兴实学,天下英雄未必非要再学孔孟。
可学问就是学问,几万甚至几十万学了学问之后,读书识字,精通实学,但却不能做官的人……这是一股可怕到极点的力量。
而这股力量最开始的时候,弱小到没人可以发觉其中蕴含的伟力。
等到发觉的时候,已经制止不住,一切都晚了。
“仲贤还要编写一本简易的史书,要让孩子能懂的那种,也不必写太多的内容,就是一个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的祖先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延续至今的。”
“就从周灭商开始,分封殖民,到始皇一统。再到两汉三国,一直到本朝初兴。”
“这个应该非是难事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