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六章 凡尔赛和约(十二)-《新顺1730》
第(2/3)页
只不过,搭台的,不是金银矿挖出来的金银,但却是人参貂皮等贸易品变成的金银呢?
如果,大顺朝廷集举国之力,不计成本、不考虑利润回报、不以经济为导向,那么的确可以不择手段地完成移民。
但显然,现在看起来朝廷并没有这个意思。实学系里的激进派,都是些没啥影响力的年轻人,人微言轻,因为实学派里的老一辈爬上去了人不微言不轻的,已经成为了大顺这一波扩张潮的受益者,他们当然不怎么激进,反而被评价为和刘钰一样混成了保守派。
激进派年轻人居多,又没啥权,至少在朝廷内部影响力不够大。
考虑到现实,那么退而求其次,去考虑经济利益来推动移民,也未尝不是一个可选项。
想到这,大顺探险队的年轻人便试着旁敲侧击地询问了一下维伦德里。
“前朝时候,东虏也是搞人参貂皮东珠贸易的。他们总是缺粮食。要交易粮食、烈酒、盐巴、铁器、丝绸、布匹等。”
“你们如今也是搞这个贸易来赚钱的。天朝有句话,自古大河向东流,这里倒也如此,我看这些人交易多用小舟,想来从东海岸运粮食等物到这里,很是麻烦吧?”
这一下子便说到了维伦德里的痒处。
因为不只是这边弄粮食麻烦,就是和英国开战的时候,连路易斯堡那等海岸地方,弄粮食都费劲。
他在这一处堡垒,基本上算得上是“镇守一方”的羁縻卫指挥使,管辖范围往大了说,百十万平方公里是有的。虽然他手底下的卫所兵加起来也就几十个人。
他的前任科恩骑士,之前被调去了东部,组织阿卡迪亚民兵和新教徒作战。
两人是继任关系,交流很密切,故而他很清楚法国在这边缺粮食的窘境。种地的人太少不说,而且法国本土愿意来的人更少,当初路易十四想法设法弄人,也没弄来几个。
而来的人,则基本又都从事运输、私掠、毛皮、挖人参等,这玩意儿可比种地挣钱容易。
谁也不想在苦寒之地过一辈子,何不如赚点钱,衣锦回乡,回法国定居,岂不美哉?
这和十三州那群人不一样,十三州那群人当初是被迫害的新教徒,英国内部是有国教会的。而且正是因为新教徒认为国教会这群人“修”了,难以容忍诸如国教会还有教会这种“一点不符合原教旨圣经的东西、哪本圣经上说存在教会这种玩意儿”,而选择分离跑路、以及“出埃及记”来这片应许之地的。
法国人若是能来这里的,肯定是天主教徒,因为新教徒、胡格诺教徒,法国政府不信任他们,压根不让他们来法属美洲殖民地。是以,法国这边的移民并没有宗教上的歧视问题,赚钱、衣锦还乡,依旧是主流。除非是实在赚不到钱的,那就只能老老实实在这里种地了。
是以,法国在这边的军事行动,始终面临一个难堪的“缺粮”问题。
除了缺粮之外,还严重缺乏和印第安人进行交易的商品,尤其是酒类。
印第安人嗜酒。酒能换很多毛皮。
而法国又面临一个“保国内葡萄种植产业链”、还是“扩大朗姆酒和人参貂皮贸易”的两难问题。
结果是每个人都知道的,法国人选择了保国内的葡萄酒产业。
其实也是个加减法的选择,的确,人参貂皮和朗姆酒产业很挣钱,但是,国内上百万人从事葡萄种植、摘果、酿造、箍桶、运输等,以及法国这几年正猛发劳役修公路,公路也靠着国内的葡萄酒产业而繁荣。
法国人还是决定保所谓的“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不保也不是不行,像大顺一样,靠着东南沿海的资本力量组织军队,镇压住就行。但法国显然没这能力,因为法国过于充分地参与了世界贸易,而缺乏大顺这边的一个稳固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群体,这些人稳得住,因为参与贸易和贸易改变导致的起义,就压得住,人口比例在那摆着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