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308章 决战于野!(二合一大章)-《葬元》


    第(1/3)页

    据探马所报,日军的骑兵有近五万,不用说,肯定是宇都宫贞纲的本州骑兵了。除此之外,步兵也有三四万,还有一两万无甲的农兵。总兵力十万!

    “一刻钟内,按事先布置列阵迎敌!九州谁属,在此一战!”李洛下令道。

    “诺!”

    “喳!”

    主将雷鸣般领命。如今,随着进行顺利,斩获丰厚,李洛在军中威望一日盖过一日。就连蒙古军,也莫不敬服。

    很快,诸将就纷纷离开大帐,各就各位,按照事先的安排,不到一刻钟就列好九万人的军阵。

    李洛选择的扎营地点,以及布置的军阵,都是很有讲究的。

    征东大军所在的基山,是平原上一座舒缓的坡地,南边略高,北边稍低。前方视野开阔,极其有利于顺势出击。

    另外,九州最大的河流筑后川,就从此流过。李洛的大军背靠筑后川,日军根本无法利用骑兵数量优势从后抄袭,确保了后路安稳。

    这处地形,攻守皆宜,才被李洛看中。相反,日军从北而来,所处地势稍低,骑兵冲锋时很容易消耗马力。

    在这,日军所处方位,两则空旷,无险可依,很难防守侧翼。

    至于军阵,李洛选择了帖木儿河中大军的阵型,而且在帖木儿军阵的基础上,结合实情玩了很多花样。

    帖木儿大军是中军(预备队)居后,重步骑混编军团在中,轻骑兵在前。两翼是轻步骑混编军团。

    李洛也照葫芦画瓢。但比帖木儿多了弩机军团。

    他把哲札的一万蒙古色目骑兵放在最前,列为最具攻击力的三角阵。

    一万弩机军团和一多高丽弓箭手,放在蒙古骑兵之后。作为远程打击主力。

    江南军一万重步兵以及两千多蒙古高丽具装重骑,组成中间军团,摆在中间。而且重步在前,重骑在后,将重骑兵隐藏起来。

    然后将自己的中军(乡勇和海东步兵)摆在最后,靠着河流,最为总预备队。总之,他不会拿自己的嫡系打头阵。

    最后,将虎古的海东骑兵一分为二,与四个江南军长枪军团混编,防守两翼。

    如此一来,正面的攻击力很强,而两翼的防守也很强。

    中军的七千精锐步兵,随时可以支援正面和侧翼。

    不但如此,李洛还布置了很多损招和迷惑性的花招。

    比如,为了防备日军骑兵攻击侧翼,李洛事先在侧翼隐藏了不少陷马坑。侧翼还设置了大量拒马,但又将侧翼放宽,把拒马隐藏在军阵中,倘若日军骑兵进攻侧翼,侧翼军团就往中间收缩,露出大量的拒马。

    等到日军骑兵突然看到拒马,就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

    日军骑兵数量很多,但那又怎样?日军骑兵的骑射技术很差,本质还是龙骑兵或者枪骑兵。而且是很多小股骑兵粘合而成的,根本不会玩儿骑兵集群作战。他们五万骑,也未必玩得过一万蒙古骑兵。

    另外,李洛还有对付骑兵的大杀器:石炮,床弩,神臂弓。

    所以的战术配合,战术操作,李洛都已经在军议中做了安排。就算老将江钧和杨青雀,也不得不心生佩服,两人虽然是军师,却无法指出李洛作战方案的不足。

    唯一的问题所在,就是日军不战。

    倘若日军不愿意以此地为战场,而是选择退却,那有些损招就不好用了。

    不过李洛估计,以日人的国民性格,不可能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退却或避战。那对他们的士气,伤害很大。

    很多时候,真的不能退。

    李洛一身盔甲的坐镇后阵中军,黑尾苏鲁锭插在大帐之外,极其醒目。大帐内外,是三百亲卫。亲卫队之外,是七千精锐,分别是乡勇和唐军步兵,大多数身穿唐国玄甲。

    整整九万大军静默无言,列出六个大阵,旌旗招展,刀枪林立,军阵纵横整整两里,如城如林,军势雄浑,散放出滔天的气势。

    李洛所在的位置最高,他看到前方的巨大军阵,心中豪情万丈,热血沸腾。

    两年了,他终于实现了手提十万大军,征伐日国的梦想。

    虽然是用种种阴谋手段才实现,但毕竟是实现了,不是么?

    得意的情绪,就像一只毛茸茸的猫爪子,在李洛心头挠啊挠,挠的他差点得意的笑出来。

    他此时已经给自己点了一万个赞,十万点打赏。

    厉害了我的哥。

    此战若胜,他就能得到石见银山,得到大量日国劳工,得到大量的硫磺和铁,得到几万江南精兵,得到更高的官位……

    此战若败,他也要活着回去,活着回去见崔秀宁。

    周围的亲卫,包括颜隼刘大刀等人,都不知道李洛心里的念头,只觉得主公端坐如钟,面容坚毅如铁,真真大将之风,好不威严呐。

    “报!日军已在十里之内!”探马再报。

    李洛淡淡道:“颜隼,传我军令,惑敌!”

    “诺!”颜隼冲出大帐,来到中军大鼓前,“咚”的一敲,顿时九万大军皆回首。

    接着,颜隼就打出一杆黑旗,画个圆圈,再一舞。

    这是李洛事先安排的“惑敌令”,专门用黑旗。

    全军将士接到“惑敌令”,原本站立的笔直的兵,立刻坐的坐,蹲的蹲,全无一点严整的军容,就是各军战旗,也歪歪斜斜。

    顿时,肃杀严整的军阵,就变得松松垮垮,不复之前的气势。

    没过多久,北方就出现一望无际的大队人马,远远望去,一片旗帜的海洋,煞是壮观。与此同时,钟声,鼓声,木笳声,法螺声,埙声,尺八声,一起奏成一片,悠悠传来。

    这是日军自古特有的行军乐,学自唐朝。但如今中原军队早已不用。

    行军乐旋律悲壮,蕴含着风萧萧兮易水寒,视死如归的意念。日人一直青睐悲情之美,认为悲情沉郁比乐观激扬更有力量。这也是为何后世日国的国歌《君之代》,听着像丧歌的原因。

    李洛听到日军的行军乐,也不由有点感概。

    说起来,日国还真是古典华夏的好学生啊。古典华夏在宋代开始断层,某种意义上讲,宋代抛弃了很多古典华夏传统,开始了彻底的世俗化。

    宋代的世俗化,是反封建的第一次人性的解放,因为太过于超前,国民自我意识觉醒太早,又没有相应配套的生产力,所以被周边蛮族揍的鼻青脸肿。

    慢慢的,行军乐渐息,大队日军已经在前方三四里处停下,整队。

    紧接着,一个身穿红色胴丸,背插两面靠旗的日军“使番”,骑着木间马,不紧不慢的向东征军军阵而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