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就叫鸿蒙吧-《重回一把火》


    第(1/3)页

    结果是必然的。

    一项在后世被广泛成功应用的技术,不可能在原理上行不通,若是行不通,那也不是原理的问题,而是方法的错误。

    事实证明,安劲松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正确的。

    先进行的是充电测试。

    按照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当外加电场作用到锂电池组时,电子会从正极通过外部电路跑到负极,然后锂离子会从正极材料析出,“跳进”电解液,穿透隔膜上允许锂离子穿过的小洞,再游泳抵达负极,来跟早已通过外部电路跑到负极的电子重新结合,达成新的电离平衡,而正负极之间的电子差,则形成电场和电压。

    这就是锂电池的充电蓄电过程。

    “有了,有了,有电流产生。”

    有学生惊喜地叫道。

    随着充电线路的接通,监测仪器上清晰地显示了电流的存在,并且量还不少,这意味着正极材料里确实有锂离子析出不说,起导电率也大大增加,已经达到了可投入实际应用的标准。

    “唉,想不到啊,把磷酸铁锂用作可充电电池材料,差的只是那么薄一层碳啊!”

    当试验已经成功了一半时,安劲松却是在感慨。

    他的感慨是有原因的。

    自从锂电池面世后,全世界不少科学家都在寻找新的具备高应用性的锂聚合物材料,而磷酸铁锂这一材料,是被多次否认了的,被否认的原因就在于导电率极差。

    安劲松没想到,从极差到极好,差的就是这么一层被镀到铝箔上,根本就不参与化学反应的碳元素。

    而提出这一解决思路的,却是一个仅有高中物理化学基础,连材料试验都没做过的门外汉,这让那些为此付出了无数努力的科学家们怎么想?

    估计连跳楼的心都有了吧!

    安劲松忍不住哑然失笑。

    接下来是放电试验。

    其实这半个试验的成功已经成了必然,因为相比锂离子从磷酸铁锂材料里析出,锂离子的重新迁入就要容易得多,而试验用电池组中电压的存在,则让它具备了回迁的条件。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随着放电测试线路的接通,一盏用于测试电流存在的小灯亮了起来,相关监测仪器也显示出了相应的电压电流数值。

    实验室里立即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