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会-《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第(3/3)页

    这样的出路,明显不符合大唐学宫当初的建设。

    要知道,玉山书院上面那个国师四言,还在警示着世人,警示着学子。

    对于这一点,李二陛下自然有办法。

    大唐现在缺少的就是这些从学宫出来的学子,他们不管如何,总是在学宫内学到了一些知识。

    直接安排到那些郡县历练,从这之中选拔出来一些优秀的官员,也是大唐吏政的一个重要手段。

    至于科举,自然是要参加的。

    如今的科举名额,从最开始的三甲,变成了现在的三甲、三丙、三乙。

    至于状元郎、榜眼郎、探花郎的最高设定,还是存在的。

    这些在科举中出类拔萃的人,直接就进入到了六部,成为了六部中的一员。

    而大唐的弘文馆和国子监,已经成为了专门收集文赋,制定和发表大唐时代周刊的机构。

    国子监的学子们,则是直接有三甲组成。

    他们会在国子监继续学个一年,然后会被分配到州郡任职,之后就要各凭本事了。

    这一点,李二陛下和江枫等早已经私下商议过了。

    通过的国策和谋划,都将会被记入史册,还会被刊登到大唐时代周刊上面。

    吏政之后,自然是大唐律法。

    朝堂之上也充满了各种声音,都想要为自己争取一些利益。

    也有着从大唐万民,从江山社稷考虑的,所以意见也是各不相同。

    有人想要化繁就简,有人却想着要补充很多条。

    还有人自然不支持对那些有着卖身契的奴仆的宽容,还有一些自然希望直接解除卖身契,不得买卖大唐人。

    这样的争论,李二陛下早就预料到了。

    好的不好的,李二陛下也已经和江枫还有长孙无忌、魏征等等最为忠诚的官员商讨过。

    朝堂之上的那些官员的争论,其实就是一场让人心烦的表演。

    然而,李二陛下等人又不得不看着这些人表演。

    最后才确定下来。

    一锤定音,连国师都站出来支持了。

    其他的那些官员,自然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对于唐律的修补,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也有人作壁上观。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