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民族英雄-《大明开局就登基》


    第(2/3)页

    张煌言射三箭皆中靶,与他一起应试的人没有不惊叹的。

    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煌言考中举人。

    当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烽火已燃遍全国,明朝的统治岌岌可危。

    于是朝廷开始重视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材,张煌言虽考文举,但仍须加试一些战事急需的武备科目。

    他平日留心时局,“慷慨好论兵事”,故周围的人们对他更加敬重。

    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南下,连破扬州、南京、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杭州等城。

    宁波城中文武官员有的仓惶出逃,有的策划献城投降。

    二十五岁的张煌言,挺身而出,投笔从戎。

    当时,刑部员外郎钱肃乐等率众集会于府城隍庙,张煌言毅然参加,倡议勤王,集师举义。

    并奉表到天台(今浙江台州天台县)请鲁王朱以海北上监国。

    授翰林修撰。后清军破杭州,张煌言随鲁王逃至浙闽沿海,入据舟山。

    顺治三年(隆武二年、1646年)五月。

    大清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乘虚突破钱塘江,绍兴、杭州、义乌、金华等城相继失守。

    南明宗室乐安郡王、楚亲王、晋平郡王在金华殉国。

    鲁王则在石浦守将张名振护卫下自台州出海到达舟山。

    张煌言随即赶回鄞县故里,与老父、继母、妻儿子女诀别,追随鲁王一行至舟山。

    但舟山总兵、隆武帝所封肃虏侯黄斌卿却拒绝接纳,鲁王只得逃往福建长垣。

    不久,鲁王去厦门,张名振留舟山待机。

    张煌言与张名振待局势稍定后,重返浙东与舟山地区,组织招募义军。

    而张煌言被鲁王加授右佥都御史之官职。

    顺治四年(永历元年、1647年)。

    清苏松提督吴胜兆欲在苏州反正,起事前联络定西侯张名振支持。

    张煌言劝张名振援吴胜兆,张名振遂命张煌言为监军,徐孚远副之。

    于四月六日自岑江(即浙江舟山岑港)出发。

    不料四月十三日在崇明岛外遇风暴而大败。
    第(2/3)页